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HIV-1 病毒与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 第10-17页 |
1.1.1 HIV-1 主要结构和感染周期简介 | 第10-12页 |
1.1.2 临床抗HIV-1 治疗药物 | 第12-14页 |
1.1.3 新型抗HIV-1 药物的研究 | 第14-15页 |
1.1.4 针对A3G-vif-E3靶点的药物设计 | 第15-17页 |
1.2 抗HIV-1 治疗药物的新剂型研究 | 第17-20页 |
1.2.1 HIV-1 治疗药物纳米制剂的研究 | 第18-19页 |
1.2.2 HIV-1 治疗长效制剂的研究 | 第19-20页 |
1.3 论文立题依据和实验设计 | 第20-22页 |
1.3.1 立题依据 | 第20页 |
1.3.2 实验设计 | 第20-21页 |
1.3.3 实验流程图 | 第21-22页 |
第2章 处方前研究 | 第22-32页 |
2.1 仪器与试药 | 第22页 |
2.1.1 仪器 | 第22页 |
2.1.2 试药 | 第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2.2.1 VEC-5 含量测定方法 | 第22-24页 |
2.2.2 VEC-5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4页 |
2.2.3 VEC-5 理化性质考察 | 第24-25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32页 |
2.3.1 VEC-5 含量测定方法 | 第25-28页 |
2.3.2 VEC-5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 | 第28-32页 |
第3章 VEC-5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32-46页 |
3.1 仪器与试药 | 第32-33页 |
3.1.1 仪器 | 第32页 |
3.1.2 试药 | 第32页 |
3.1.3 实验动物 | 第32-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3.2.1 血浆与组织中VEC-5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3-34页 |
3.2.2 血浆及组织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第34-35页 |
3.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第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6页 |
3.3.1 血浆中VEC-5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5-37页 |
3.3.1.1 血浆检测专属性评价 | 第35页 |
3.3.1.2 血浆检测标准曲线 | 第35-37页 |
3.3.2 组织中VEC-5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7-42页 |
3.3.3 VEC-5 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 第42-44页 |
3.3.4 VEC-5 小鼠组织分布数据与结果 | 第44-46页 |
第4章 VEC-5 PLGA微球的制备研究 | 第46-58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4.1.1 仪器 | 第46页 |
4.1.2 试药 | 第4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4.2.1 单乳溶剂挥发法制备 VEC-5 PLGA 微球 | 第46-47页 |
4.2.2 微球形态观察及粒度分布测定 | 第47页 |
4.2.3 VEC-5 PLGA微球中药物含量测定 | 第47-48页 |
4.2.4 VEC-5 微球包封率与载药量的测定方法 | 第48页 |
4.2.5 微球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 第48-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4.3.1 VEC-5 微球的含量检测 | 第49-51页 |
4.3.2 制备工艺考察 | 第51-52页 |
4.3.3 处方因素考察 | 第52-56页 |
4.3.4 处方重现性考察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