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宪性解释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引言 | 第12-16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二、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合宪性解释方法的概念和性质 | 第16-20页 |
| 一、合宪性解释方法的概念 | 第16-17页 |
| 二、合宪性解释方法的性质 | 第17-20页 |
| (一) 法律解释说 | 第17-18页 |
| (二) 宪法解释说 | 第18页 |
| (三) 双重解释方法说 | 第18-19页 |
| (四) 笔者观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合宪性解释方法的发展过程与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 一、合宪性解释方法的发展过程 | 第20-22页 |
| 二、合宪性解释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 (一) 立法权优先原则 | 第22-23页 |
| (二) 法制统一性原则 | 第23页 |
| (三) 法的安定性原则 | 第23-24页 |
| (四) 功能适当原则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合宪性解释方法的正当性和界限 | 第26-30页 |
| 一、合宪性解释方法的正当性 | 第26-27页 |
| 二、合宪性解释方法的界限 | 第27-30页 |
| 第四章 对合宪性解释方法的反思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 | 第30-36页 |
| 一、对合宪性解释方法的反思 | 第30-33页 |
| 二、合宪性解释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 | 第33-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 一、译著类 | 第37页 |
| 二、中文著作类 | 第37-38页 |
| 三、论文类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附件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