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OsPGIP1和OsPGIP4在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菌中的功能鉴定

符号说明第4-9页
中文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前言第12-24页
    1.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1.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现及分布第12页
        1.1.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特点第12-13页
        1.1.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分化第13页
        1.1.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第13页
    1.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研究进展第13-19页
        1.2.1 黄单胞杆菌Ⅲ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研究进展第14-19页
            1.2.2.1 质量抗病性的概念第14-16页
            1.2.2.2 数量抗病性的概念第16-17页
            1.2.2.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遗传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研究进展第19-23页
        1.3.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s)简介第19-20页
        1.3.2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的前期研究第20-21页
        1.3.3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第21-23页
    1.4 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32页
    2.1 实验材料第24页
        2.1.1 植物材料品种及来源第24页
        2.1.2 菌株第24页
        2.1.3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24页
    2.2 OsPGIP1和OsPGIP4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第24-25页
        2.2.1 不同生长时期的组织的选择第24页
        2.2.2 RNA的提取第24-25页
        2.2.3 第一链cDNA合成第25页
        2.2.4 荧光定量PCR第25页
    2.3 在水稻中OsPGIP1和OsPGIP4受到不同胁迫诱导表达模式分析第25-26页
        2.3.1 OsPGIP1和OsPGIP4受到RS105的诱导表达模式分析第25页
        2.3.2 OsPGIP1和OsPGIP4受到PX099的诱导表达模式分析第25-26页
        2.3.3 OsPGIP1和OsPGIP4模拟盐和干旱胁迫表达模式分析第26页
    2.4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第26页
    2.5 转基因植株的阳性鉴定第26-27页
    2.6 转基因植株的接种检测第27-28页
        2.6.1 对转基因植株T_0代接种水稻条斑病的检测第27页
        2.6.2 对转基因植株T_0代进行基因表达量检测第27页
        2.6.3 转基因植株T_1代的种植以及阳性鉴定第27页
        2.6.4 对转基因植株T_1代接种水稻条斑病的检测第27页
        2.6.5 对转基因植株T_1代接种水稻白叶枯病的检测第27-28页
    2.7 OsPGIP1和OsPGIP4的超量表达植株检测相关抗性基因的表达量第28页
    2.8 OsPGIP1和OsPGIP4的亚细胞定位第28-29页
        2.8.1 OsPGIP1和OsPGIP4的亚细胞定位片段的克隆第28页
        2.8.2 目的片段的回收第28页
        2.8.3 OsPGIP1和OsPGIP4的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第28-29页
            2.8.3.1 OsPGIP1和OsPGIP4的BP Recombination Reaction第28-29页
            2.8.3.2 质粒的酶切第29页
            2.8.3.3 OsPGIP1和OsPGIP4的LR Recombination Reaction第29页
        2.8.4 pEarlygate 103-OsPGIP1和pEarlygate 103-OsPGIP4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第29页
    2.9 OsPGIP1和OsPGIP4以及PGs(Xoc)的原核表达第29-32页
        2.9.1 OsPGIP1和OsPGIP4的原核表达片段的克隆与目的片段的回收第29页
        2.9.2 PGs(Xoc)的原核表达片段的克隆与目的片段的回收第29-30页
        2.9.3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0页
            2.9.3.1 pEASY-E1-OsPGIP1、pEASY-E1-OsPGIP4载体的构建第30页
            2.9.3.2 pET42a-OsPGIP4、pET42a-PGs载体的构建第30页
        2.9.4 OsPGIP1和OsPGIP4以及PGs(Xoc)的原核表达过程第30-32页
            2.9.4.1 试表达第30页
            2.9.4.2 原核表达第30-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52页
    3.1 OsPGIP1和OsPGIP4的基因序列分析第32页
    3.2 OsPGIP1和OsPGIP4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第32-33页
    3.3 不同胁迫下,基因OsPGIP1和OsPGIP4的表达模式分析第33-35页
        3.3.1 OsPGIP1和OsPGIP4受到水稻条斑病病菌RS105的诱导表达模式分析第33-34页
        3.3.2 OsPGIP1和OsPGIP4受到水稻白叶枯病病菌PX099的诱导表达模式分析第34-35页
        3.3.3 OsPGIP1和OsPGIP4受到盐和干旱胁迫的诱导表达模式分析第35页
    3.4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第35-38页
        3.4.1 OsPGIP4超量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35-36页
        3.4.2 pU1301::OsPGIP1、ds1301::OsPGIP1转基因植株T_0代抗性分析第36-37页
        3.4.3 pU1301::OsPGIP4、ds1301::OsPGIP4转基因植株T_0代抗性分析第37-38页
    3.5 T1代植株抗性检测第38-43页
        3.5.1 pU1301::OsPGIP1、ds1301::OsPGIP1转基因植株T_1代水稻条斑病抗性分析第38-39页
        3.5.2 pU1301::OsPGIP4、ds1301::OsPGIP4转基因植株T_1代水稻条斑病抗性分析第39-42页
        3.5.3 pU1301::OsPGIP1、ds1301::OsPGIP1转基因植株T_1代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分析第42页
        3.5.4 ds1304::OsPGIP4转基因植株T_1代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分析第42-43页
    3.6 pU1301::OsPGIP4转基因植株中抗性相关基因表达量检测第43-44页
    3.7 亚细胞定位分析第44-45页
    3.8 OsPGIP1和OsPGIP4以及PGs(Xoc)的原核表达第45-52页
        3.8.1 体外表达条件探索第45-47页
            3.8.1.1 OsPGIP1的体外表达条件探索第45-46页
            3.8.1.2 OsPGIP4体外表达条件的探索第46页
            3.8.1.3 PGs(Xoc)体外表达条件的探索第46-47页
        3.8.2 OsPGIP1和OsPGIP4以及PGs(Xoc)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第47-49页
            3.8.2.1 OsPGIP1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第47-48页
            3.8.2.2 OsPGIP4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第48-49页
            3.8.2.3 PGs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第49页
        3.8.3 Superdex 75凝胶过滤层析第49-52页
4 讨论第52-54页
5 结论第54-55页
    5.1 OsPGIP1和OsPGIP4正调控水稻对水稻条斑病的抗性第54页
    5.2 OsPGIP1不参与水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第54页
    5.3 OsPGIP4可能通过影响抗性相关基因来影响植物的抗病性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6页
附录Ⅰ第66-68页
附录Ⅱ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除草剂对桉树幼林抚育效果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解淀粉芽孢杆菌sinI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对生物膜形成与抑菌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