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述评 | 第12-18页 |
| 1.2.1 时间的分类 | 第12-13页 |
| 1.2.2 时间利用调查 | 第13页 |
| 1.2.3 时间配置的性别差异 | 第13-15页 |
| 1.2.4 收入对时间配置影响的性别差异 | 第15-17页 |
| 1.2.5 影响时间配置性别差异的其他因素 | 第17-18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19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9-22页 |
| 1.4.1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 1.4.2 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 第2章 收入对我国城镇双薪家庭时间配置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 2.1 家庭时间配置理论 | 第22-24页 |
| 2.1.1 家庭生产与时间配置 | 第22-24页 |
| 2.1.2 时间配置与家庭性别分工 | 第24页 |
| 2.2 性别角色理论 | 第24-26页 |
| 2.2.1 生物学性别理论 | 第24-25页 |
| 2.2.2 社会性别理论 | 第25-26页 |
| 2.3 工作-家庭平衡理论 | 第26-27页 |
| 2.3.1 工作与家庭关系 | 第26页 |
| 2.3.2 工作-家庭平衡 | 第26-27页 |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我国城镇双薪家庭夫妻收入和时间配置现状 | 第28-42页 |
| 3.1 基本概念 | 第28-29页 |
| 3.1.1 城镇双薪家庭 | 第28页 |
| 3.1.2 时间配置 | 第28-29页 |
| 3.2 城镇双薪家庭夫妻时间配置现状 | 第29-34页 |
| 3.3 城镇双薪家庭夫妻的收入现状 | 第34-36页 |
| 3.3.1 收入的分类 | 第34页 |
| 3.3.2 城镇双薪家庭夫妻收入特点 | 第34-36页 |
| 3.4 我国城镇双薪家庭夫妻收入与时间配置 | 第36-40页 |
| 3.4.1 个人劳动收入与时间配置 | 第36-37页 |
| 3.4.2 非劳动收入与时间配置 | 第37-38页 |
| 3.4.3 配偶劳动收入与时间配置 | 第38-40页 |
| 3.5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4章 收入对我国城镇双薪家庭时间配置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2-54页 |
| 4.1 实证数据来源 | 第42-43页 |
| 4.2 指标选取 | 第43-44页 |
| 4.2.1 被解释变量与主要解释变量 | 第43页 |
| 4.2.2 控制变量 | 第43-44页 |
| 4.3 模型建立与估计 | 第44-45页 |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52页 |
| 4.4.1 个人劳动收入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4.2 非劳动收入的影响 | 第49-50页 |
| 4.4.3 配偶劳动收入的影响 | 第50-51页 |
| 4.4.4 控制变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 4.5 小结 | 第52-54页 |
| 第5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54-58页 |
| 5.1 主要结论 | 第54页 |
| 5.2 对策建议 | 第54-57页 |
| 5.2.1 提高居民非劳动收入 | 第55页 |
| 5.2.2 提高女性劳动收入 | 第55页 |
| 5.2.3 提倡家务劳动市场化 | 第55-56页 |
| 5.2.4. 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性别文化 | 第56页 |
| 5.2.5 提供家庭友好型的公共环境和公共政策 | 第56-57页 |
| 5.3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