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8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五)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一、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 | 第18-27页 |
(一) 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8-24页 |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建设思想 | 第18-20页 |
2. 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 | 第20页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建设思想 | 第20-24页 |
(二) 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现实依据 | 第24-27页 |
1. 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论创新的必然性 | 第24页 |
2. 民生事业和社会事业亟待发展的迫切性 | 第24-25页 |
3. 社会发展步入转型发展期的现实性 | 第25-27页 |
二、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7-45页 |
(一)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习近平的民生建设思想 | 第27-32页 |
1. 民生建设的新原则: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 | 第27-29页 |
2. 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29-32页 |
(二) 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与管理——习近平的社会治理思想 | 第32-40页 |
1. 社会治理新要求: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 第32-34页 |
2. 社会治理新任务:建设平安中国,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34-36页 |
3. 社会治理需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 第36-38页 |
4. 社会治理需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 第38-39页 |
5. 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 | 第39-40页 |
(三) 促进社会更好的构成——习近平的优化社会结构思想 | 第40-42页 |
1. 培育中产阶级,增加社会结构弹性 | 第41页 |
2. 畅通社会流动渠道,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 第41-42页 |
(四) 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 | 第42-45页 |
1. 公平正义---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内在要求 | 第42-43页 |
2. 以民为本、民生为重---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价值取向 | 第43-45页 |
三、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 | 第45-49页 |
(一) 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45-46页 |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 | 第45-46页 |
2. 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 第46页 |
(二) 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实践价值 | 第46-49页 |
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 第46-47页 |
2. 合理借鉴国外社会建设经验,为我所用 | 第47-48页 |
3.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