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法治化研究--基于人权保障的阐释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引言第15-54页
    1.1 问题的缘起第15-17页
    1.2 文献综述第17-22页
        1.2.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第17-20页
        1.2.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第20-22页
    1.3 基本概念第22-49页
        1.3.1 政治参与第22-29页
        1.3.2 法治第29-35页
        1.3.3 政治参与法治化第35-37页
        1.3.4 人权第37-49页
    1.4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第49-51页
        1.4.1 研究思路第49页
        1.4.2 研究框架第49-51页
        1.4.3 研究方法第51页
    1.5 创新与难点第51-54页
        1.5.1 创新之处第51-52页
        1.5.2 难点及不足第52-54页
2 政治参与、法治与人权保障的历史发展第54-81页
    2.1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历史发展第54-60页
    2.2 当代中国法治的历史发展第60-63页
        2.2.1 从人治到法制第60-62页
        2.2.2 从法制到法治第62-63页
    2.3 当代中国人权保障的历史发展第63-81页
        2.3.1 人权保障的肇始阶段第63-72页
        2.3.2 人权保障的发展阶段第72-77页
        2.3.3 人权保障的弘扬阶段第77-81页
3 政治参与法治化促成人权保障的基本条件第81-96页
    3.1 政治参与法治化是利益协调的主要平台第81-86页
        3.1.1 利益既是政治参与的原动力,又是根本目的第81-83页
        3.1.2 政治参与之间的利益冲突第83-85页
        3.1.3 政治参与法治化是利益协调的主要平台第85-86页
    3.2 政治参与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第86-88页
        3.2.1 政治参与以法治为界第86-87页
        3.2.2 法治对政治参与的保障第87-88页
        3.2.3 法治对违法政治参与的制裁第88页
    3.3 政治参与法治化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第88-91页
        3.3.1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第88-90页
        3.3.2 政治参与法治化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第90-91页
    3.4 政治参与法治化是政治稳定的基本前提第91-96页
        3.4.1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关系第92-94页
        3.4.2 政治参与法治化是政治稳定的基本前提第94-96页
4 政治参与法治化以人权保障为基本原则第96-115页
    4.1 政治参与是基本人权第96-105页
        4.1.1 政治参与是公民的基本人权第96-100页
        4.1.2 政治参与权的人性基础第100-103页
        4.1.3 政治参与权的本质是人权与国家权力的博弈第103-105页
        4.1.4 政治参与法治化有助于规范国家权力、促进人权保障第105页
    4.2 政治参与权与政治参与、法治的内在逻辑第105-110页
        4.2.1 政治参与权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人权基础第106-107页
        4.2.2 政治参与需要纳入法治的轨道第107-108页
        4.2.3 政治参与法治化对民主的保障第108-109页
        4.2.4 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109-110页
        4.2.5 民无权不立第110页
    4.3 坚持人权保障原则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第110-115页
        4.3.1 “发展”是人权保障的社会基础第110-111页
        4.3.2 “以人为本”是人权保障的基本理念第111-113页
        4.3.3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人权保障的基本特性第113页
        4.3.4 “统筹兼顾”是人权保障的根本方法第113-115页
5 以人权保障为路径促进政治参与法治化第115-166页
    5.1 人权保障的基本内容第115-141页
        5.1.1 政治参与的前提性人权——知情权第115-118页
        5.1.2 政治参与的基础性人权——表达权第118-123页
        5.1.3 政治参与的底线性人权——选举权第123-128页
        5.1.4 政治参与的中轴性人权——参与权第128-131页
        5.1.5 政治参与的组织性人权——结社权第131-135页
        5.1.6 政治参与的保障性人权——监督权第135-138页
        5.1.7 政治参与的其他人权与自由第138-141页
    5.2 人权保障的义务主体第141-149页
        5.2.1 国家第141-144页
        5.2.2 国际组织第144-146页
        5.2.3 非政府组织第146-148页
        5.2.4 个人第148-149页
    5.3 人权保障的基础条件第149-166页
        5.3.1 国家主权第150-152页
        5.3.2 市场经济第152-154页
        5.3.3 民主政治第154-157页
        5.3.4 法治国家第157-159页
        5.3.5 人权教育第159-166页
6 结语:政治参与法治化的反思与建议第166-178页
    6.1 对政治参与法治化价值的反思第166-169页
        6.1.1 人类解放呼唤政治参与第166-167页
        6.1.2 政治参与促进人类解放第167-168页
        6.1.3 政治参与法治化是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第168-169页
    6.2 推进政治参与法治化的战略步骤第169-172页
        6.2.1 渐进推进第169页
        6.2.2 有序推进第169-170页
        6.2.3 稳步推进第170-172页
    6.3 发展与完善政治参与的各项人权第172-175页
        6.3.1 知情权的发展与完善第172页
        6.3.2 表达权的发展与完善第172-173页
        6.3.3 选举权的发展与完善第173-174页
        6.3.4 参与权的发展与完善第174页
        6.3.5 结社权的发展与完善第174页
        6.3.6 监督权的发展与完善第174-175页
        6.3.7 其他人权与自由的发展与完善第175页
    6.4 广泛开展政治参与教育第175-178页
        6.4.1 传播政治参与知识第176页
        6.4.2 提升政治参与技能第176页
        6.4.3 塑造政治参与意识第176-177页
        6.4.4 培育政治参与文化第177-178页
中外文参考文献第178-183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83-184页
后记第184-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周时期楚国法律研究
下一篇: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主导政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