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物权论文

居住权制度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8-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8-9页
    三、文献综述第9-12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2页
    五、论文结构第12-13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3-14页
第一章 居住权概念辨析第14-20页
    第一节 逐本溯源——不同部门法下的居住权第14-16页
        一、人权法下的居住权——适足居住权第14-15页
        二、社会保障法下的居住权——住房权第15页
        三、物权法下的居住权——他物权第15-16页
        四、小结第16页
    第二节 去伪存真——居住权概念的混淆与滥用第16-20页
        一、“离婚妇女居住权”第16-18页
        二、“老年人居住权”第18页
        三、“法定居住权”第18-19页
        四、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居住权的价值第20-27页
    第一节 救济性居住权——保障弱势群体的居住利益第20-24页
        一、居住权因保障弱势群体而生第20-21页
        二、物权法的基本价值也包括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第21-22页
        三、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第22-24页
    第二节 投资性居住权——财产利用多样化方式第24-27页
        一、建筑造价补助中的居住权第24-25页
        二、时权式酒店中的居住权第25页
        三、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居住权的体系融合第27-32页
    第一节 人役权的体系脉络第27-28页
    第二节 居住权与我国物权法的融合第28-29页
    第三节 居住权不能为其他制度所替代第29-32页
        一、居住权不能为现有的家庭制度所替代第30页
        二、居住权不能为住房反向抵押所替代第30-31页
        三、居住权不能为租赁、借用等债权性质权利所替代第31-32页
第四章 居住权的制度构造第32-41页
    第一节 居住权的要素第32-34页
        一、居住权的主体第32-33页
        二、居住权的客体第33-34页
    第二节 居住权的取得和消灭第34-36页
        一、居住权的取得第34-36页
        二、居住权的消灭第36页
    第三节 居住权的内容第36-41页
        一、居住权人的权利第36-39页
        二、居住权人的义务第39-41页
总结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6-47页
后记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获取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金融消费者信息权法律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