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科学技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 第8页 |
1.1.2 科技决策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的形势 | 第8-9页 |
1.1.3 我国科技决策咨询存在“临时性”等问题 | 第9-10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0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1-12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12页 |
1.6 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14-29页 |
2.1 文献梳理与研究述评 | 第14-21页 |
2.1.1 决策咨询与官方科技决策咨询概念的研究 | 第14-15页 |
2.1.2 科技决策咨询发展现状的研究 | 第15-17页 |
2.1.3 科技决策咨询困境与对策研究 | 第17-19页 |
2.1.4 科技决策咨询的研究视角梳理 | 第19-21页 |
2.1.5 综述小结与研究述评 | 第21页 |
2.2 “使命管理—运行管理—结果监督”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21-29页 |
2.2.1 分析框架构建的逻辑起点 | 第22-26页 |
2.2.2 分析框架核心要素的界定 | 第26-27页 |
2.2.3 官方科技决策咨询三维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27-29页 |
第3章 中美官方科技决策咨询比较——基于两个案例的研究 | 第29-48页 |
3.1 中美官方科技决策咨询体系概述 | 第29-32页 |
3.1.1 美国官方科技决策咨询体系概述 | 第29-31页 |
3.1.2 中国官方科技决策咨询体系概述 | 第31-32页 |
3.2 中国“863”计划与美国纳米科技计划 | 第32-38页 |
3.2.1 中国“863”科技计划的出台 | 第32-35页 |
3.2.2 美国国家纳米科技计划的出台 | 第35-38页 |
3.3 中美官方科技决策咨询使命管理的比较分析 | 第38-40页 |
3.3.1 组织目标的比较 | 第38-39页 |
3.3.2 角色定位的比较 | 第39-40页 |
3.4 中美官方科技决策咨询运行管理的比较分析 | 第40-46页 |
3.4.1 法律保障的比较 | 第40-41页 |
3.4.2 研究团队的比较 | 第41-42页 |
3.4.3 筹资方式的比较 | 第42-44页 |
3.4.4 管理方式的比较 | 第44-46页 |
3.5 中美官方科技决策咨询结果监督的比较分析 | 第46-48页 |
3.5.1 成果转化的比较 | 第46-47页 |
3.5.2 影响力度的比较 | 第47-48页 |
第4章 结论与启示 | 第48-53页 |
4.1 中美官方科技决策咨询比较分析的结论 | 第48页 |
4.2 对中国官方科技决策咨询发展的启示 | 第48-53页 |
4.2.1 制定科学的目标,确保科技专家角色的“独立性”与“中立性” | 第48-49页 |
4.2.2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的规范性 | 第49-50页 |
4.2.3 优化科技决策咨询治理机制,实现科技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 第50-51页 |
4.2.4 注重科技决策咨询的结果监督,达到咨询的最优状态 | 第51页 |
4.2.5 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咨询领导小组机制,发挥特色“内参”作用 | 第51-52页 |
4.2.6 成立国务院科技咨询委员会,摆脱官方咨询机构的“依附性” | 第52-53页 |
结语与讨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59页 |
导师简介 | 第59-60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