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事组织论文

防城港市药品零售企业技术监管现状分析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2-13页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3-14页
第一章 药品技术监管概况第14-21页
    1 技术监管的意义第14-15页
        1.1 药品科学监管的需要第15页
        1.2 我国药品监管特色的需要第15页
    2 技术监管机构人员队伍情况第15-18页
        2.1 食品药品安全认证审评中心新修订GSP检查员情况第15-16页
        2.2 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员结构情况第16-18页
    3 研究目的第18-19页
        3.1 子目标一:实施新修订GSP的情况分析第18页
        3.2 子目标二:药品抽样检验的情况分析第18-19页
    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9-21页
        4.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4.1.1 药品技术监管概况第19页
            4.1.2 技术审评——新修订GSP实施情况分析第19页
            4.1.3 技术检验——药品抽检情况分析第19页
            4.1.4 提高技术监管水平的策略第19-20页
        4.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4.2.1 统计分析法第20页
            4.2.2 对比分析法第20-21页
第二章 技术审评——新修订GSP实施情况分析第21-56页
    1 开展新修订GSP认证的必要性第21-24页
        1.1 修订概况第21-23页
            1.1.1 定义第21-22页
            1.1.2 背景第22-23页
            1.1.3 修订内容第23页
            1.1.4 适用范围第23页
        1.2 实施意义第23-24页
            1.2.1 实施两证合一,强化药品零售企业责任感[16]第24页
            1.2.2 提升检查标准,提高药品经营行业集中度[16]第24页
            1.2.3 规范质量控制,提高经营质量管理标准化[16]第24页
    2 新修订GSP认证实施情况第24-30页
        2.1 企业认证概况第24-26页
            2.1.1 现场检查依据第24-25页
            2.1.2 研究对象第25-26页
            2.1.3 方法第26页
        2.2 现场检查缺陷项目分类第26-30页
            2.2.1 总缺陷项分类第26-27页
            2.2.2 主要缺陷项分类第27-28页
            2.2.3 一般缺陷项分类第28-30页
    3 现场检查突出共性缺陷项目分析第30-37页
        3.1 人员管理环节缺陷项目分析第30-31页
        3.2 文件环节缺陷项目分析第31-32页
        3.3 设施与设备环节缺陷项目分析第32-33页
        3.4 采购与验收环节缺陷项目分析第33-34页
        3.5 陈列与储存环节缺陷项目分析第34-35页
        3.6 销售管理环节缺陷项目分析第35-36页
        3.7 小结第36-37页
    4 2014、2015年度新修订GSP现场检查缺陷项目对比分析第37-40页
        4.1 完成认证企业和一次性通过情况对比第37页
        4.2 缺陷项目总体情况对比第37-38页
        4.3 检查突出共性缺陷项目所占比例对比第38-39页
        4.4 小结第39-40页
    5 现场检查缺陷项目质量风险分析第40-43页
        5.1 质量风险管理的定义第40-41页
        5.2 质量风险分析第41-43页
        5.3 小结第43页
    6 质量跟踪检查评估第43-47页
        6.1 新修订GSP跟踪检查总体概况第43-44页
        6.2 跟踪检查与认证检查情况的对比分析第44-47页
            6.2.1 跟踪检查与认证检查的比较第44-46页
            6.2.2 跟踪检查和认证检查情况的对比分析第46-47页
        6.3 小结第47页
    7 实施新修订GSP效果评价第47-52页
        7.1 评价主体对象第48页
            7.1.1 评价主体第48页
            7.1.2 评价对象第48页
        7.2 评价方法体系第48页
            7.2.1 评价方式第48页
            7.2.2 评价内容第48页
        7.3 评价指标系统第48-50页
        7.4 评价结果分析第50-51页
        7.5 评价结果讨论第51-52页
    8 对做好今后新修订GSP实施工作的建议第52-56页
        8.1 关注高频缺陷,提高技术审评质量第52-53页
        8.2 分析结果趋势,完善跟踪检查机制第53-54页
        8.3 加强培训管理,夯实检查队伍建设第54页
        8.4 加大宣传教育,保障企业诚信执行第54-55页
        8.5 改变理念方法,提升企业实施水平第55-56页
第三章 技术检验——药品抽检情况分析第56-70页
    1 2015年度药品抽检总体情况第57页
    2 2015年度14批次不合格药品类别第57-58页
        2.1 被抽样单位类别第57-58页
        2.2 药品类别第58页
    3 2015年度11批次不合格中药饮片质量分析第58-62页
        3.1 不合格项目分布第58-59页
        3.2 不合格项目汇总第59-60页
        3.3 不合格项目分析第60-61页
            3.3.1 影响款冬花等9批次中药饮片性状不合格的因素第60-61页
            3.3.2 影响五味子含量测定不合格的因素第61页
            3.3.3 影响粉萆解薄层色谱和浸出物不合格的因素第61页
            3.3.4 影响枸杞子水分不合格的因素第61页
        3.4 小结第61-62页
    4 2014年度和2015年度中药饮片不合格情况对比分析第62-63页
        4.1 不合格率对比第62页
        4.2 不合格项目对比第62-63页
        4.3 小结第63页
    5 产生不合格中药饮片的原因分析第63-65页
        5.1 储存条件不达标能第63-64页
        5.2 采购验收不规范第64页
        5.3 人员资质不符合第64-65页
        5.4 管理技能不熟练第65页
    6 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的对策第65-67页
        6.1 储存养护标准化第65-66页
        6.2 采购验收合法化第66页
        6.3 人员素质专业化第66-67页
        6.4 质量管理制度化第67页
    7 对做好今后药品抽检工作的建议第67-70页
        7.1 严格执行新修订GSP第67-68页
        7.2 重点加强中药饮片监管第68页
        7.3 完善药品抽检工作机制第68页
        7.4 实行大数据精细化管理第68-70页
第四章 提高技术监管水平的策略第70-75页
    1 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高监管科技含量第70-72页
        1.1 全力实施认证工作第70-71页
        1.2 加大技术检验建设第71-72页
    2 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专业监管队伍第72-73页
        2.1 保证队伍清正廉明第72页
        2.2 提高队伍专业高效第72-73页
        2.3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第73页
    3 加大药品监管宣传力度,提升企业诚信经营第73-75页
        3.1 加大宣传教育第73页
        3.2 提高自检自觉第73-74页
        3.3 拓宽宣传渠道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综述第78-84页
    参考文献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5-86页
个人简历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顺铂长循环脂质体质量控制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谷维素片组分研究及其质量标准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