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花树木类论文--山茶论文

耐冬山茶胚胎学及花色苷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2-23页
    1.1 山茶属分类学研究第12-14页
        1.1.1 形态学分类第13页
        1.1.2 解剖学分类第13-14页
        1.1.3 分子标记法分类第14页
    1.2 山茶属胚胎学研究第14-16页
        1.2.1 小孢子和雄配子的发生及发育第15页
        1.2.2 大孢子和雌配子的发生及发育第15-16页
    1.3 山茶属花色研究第16-20页
        1.3.1 花色苷种类及结构第16-17页
        1.3.2 花色苷的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3 花色化学研究方法第18-20页
    1.4 耐冬山茶研究进展第20-22页
        1.4.1 资源调查与品种分类第20页
        1.4.2 生理生态学研究第20-21页
        1.4.3 杂交育种第21页
        1.4.4 花芽分化第21-22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2 耐冬山茶胚胎学研究第23-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2.1.1 材料采集第23页
        2.1.2 石蜡切片第23-24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4-27页
        2.2.1 小孢子及雄配子体发育第24-26页
        2.2.2 大孢子及雌配子体发育第26-27页
        2.2.3 孢子体及配子体发育进程第27页
    2.3 讨论第27-32页
        2.3.1 花药发育第28页
        2.3.2 胚珠发育第28页
        2.3.3 系统分类学意义第28-29页
        2.3.4 耐冬山茶胚胎发育进程与气候之间的关系第29-30页
        2.3.5 胚胎结构特征与气候之间的关系第30-32页
3 耐冬山茶花色苷研究第32-4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3.1.1 研究材料选择及介绍第32-33页
        3.1.2 花色测定第33页
        3.1.3 材料粗提第33页
        3.1.4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DAD)第33页
        3.1.5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第33-34页
        3.1.6 统计分析第3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3.2.1 花色测定第34-35页
        3.2.2 花色苷组分定性分析第35-37页
        3.2.3 花色苷组分定量分析第37-38页
        3.2.4 特异单株聚类分析第38-39页
    3.3 讨论第39-41页
        3.3.1 花色苷组成与花色的关系第39-40页
        3.3.2 种质资源改良第40-41页
4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7页
图版说明第47-61页
致谢第61-63页
作者简历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和水稻Rubisco活化酶基因的eQTL分析
下一篇:6种室内观赏植物的耐荫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