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1 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 | 第12页 |
1.1.2 体验经济和度假旅游发展良好 | 第12页 |
1.1.3 养生意识提高和全民健身热潮 | 第12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4 养生类休闲庄园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1 国外养生类休闲庄园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2 国内养生类休闲庄园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5.1 文献归纳法 | 第14页 |
1.5.2 理论研究法 | 第14页 |
1.5.3 案例分析法 | 第14-15页 |
1.5.4 实地调研法 | 第15-16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休闲庄园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页 |
2.1.1 庄园概念 | 第17页 |
2.1.2 休闲庄园概念 | 第17页 |
2.2 休闲庄园种类 | 第17-18页 |
2.2.1 观光类休闲庄园 | 第17页 |
2.2.2 饮食类休闲庄园 | 第17页 |
2.2.3 体验类休闲庄园 | 第17页 |
2.2.4 运动类休闲庄园 | 第17-18页 |
2.2.5 商务类休闲庄园 | 第18页 |
2.2.6 养生类休闲庄园 | 第18页 |
3 养生文化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18页 |
3.1.1 养生概念 | 第18页 |
3.1.2 养生文化概念 | 第18页 |
3.2 养生文化种类 | 第18-22页 |
3.2.1 宗教养生文化 | 第18-19页 |
3.2.2 中医养生文化 | 第19-20页 |
3.2.3 饮食养生文化 | 第20-21页 |
3.2.4 生态养生文化 | 第21-22页 |
4 基于养生文化的休闲庄园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4.1 景观游憩学理论 | 第22页 |
4.1.1 涵义 | 第22页 |
4.1.2 内容 | 第22页 |
4.2 康复性景观理论 | 第22-23页 |
4.2.1 涵义 | 第22页 |
4.2.2 内容 | 第22-23页 |
4.2.3 形式 | 第23页 |
4.3 保健型植物群落理论 | 第23-24页 |
4.3.1 涵义 | 第23页 |
4.3.2 内容 | 第23-24页 |
4.4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24页 |
4.4.1 涵义 | 第24页 |
4.4.2 内容 | 第24页 |
5 基于养生文化的休闲庄园案例分析 | 第24-28页 |
5.1 国内案例分析 | 第24-27页 |
5.1.1 杭州热土养生庄园 | 第24-25页 |
5.1.2 开县十里竹溪养生庄园 | 第25-26页 |
5.1.3 贵州梵净山养生度假社区 | 第26-27页 |
5.2 国外案例分析 | 第27-28页 |
5.2.1 日本竹泉庄温泉水疗度假庄园 | 第27页 |
5.2.2 泰国华欣奇瓦颂(Chiva-som)健康养生度假村 | 第27-28页 |
6 基于养生文化下的休闲庄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 第28-35页 |
6.1 养生文化应用在休闲庄园中的设计原则 | 第28-29页 |
6.1.1 以人为本原则 | 第28-29页 |
6.1.2 因地制宜原则 | 第29页 |
6.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29页 |
6.2 养生文化应用在休闲庄园中的表达形式 | 第29-31页 |
6.2.1 物质载体 | 第29-31页 |
6.2.2 意境营造 | 第31页 |
6.3 养生文化应用在休闲庄园中的营建方法 | 第31-35页 |
6.3.1 确立主题 | 第31页 |
6.3.2 选定基址 | 第31-32页 |
6.3.3 总体规划 | 第32页 |
6.3.4 建筑设计 | 第32-33页 |
6.3.5 游憩场地设计 | 第33页 |
6.3.6 庄园产业规划 | 第33-34页 |
6.3.7 养生服务规划 | 第34-35页 |
7 实例论证:基于养生文化下的广东省罗浮山休闲庄园规划设计 | 第35-74页 |
7.1 背景分析 | 第35-38页 |
7.1.1 区位分析 | 第35-36页 |
7.1.2 上位规划 | 第36页 |
7.1.3 自然环境 | 第36-37页 |
7.1.4 人文历史 | 第37-38页 |
7.1.5 经济产业 | 第38页 |
7.2 基地分析 | 第38-44页 |
7.2.1 基地范围 | 第38-39页 |
7.2.2 基地现状 | 第39-41页 |
7.2.3 周边状况 | 第41-42页 |
7.2.4 地形地貌 | 第42-44页 |
7.2.5 SWOT分析 | 第44页 |
7.3 设计主题、构思与定位 | 第44-46页 |
7.3.1 设计主题 | 第44-45页 |
7.3.2 设计构思 | 第45-46页 |
7.3.3 设计定位 | 第46页 |
7.4 总体规划 | 第46-53页 |
7.4.1 总平面图及鸟瞰图 | 第46-48页 |
7.4.2 空间结构规划 | 第48-49页 |
7.4.3 功能分区规划 | 第49-50页 |
7.4.4 道路系统规划 | 第50-52页 |
7.4.5 场地竖向规划 | 第52页 |
7.4.6 配套设施规划 | 第52-53页 |
7.5 专项设计 | 第53-73页 |
7.5.1 建筑设计 | 第53-59页 |
7.5.2 游憩场地设计 | 第59-62页 |
7.5.3 植物种植设计 | 第62-65页 |
7.5.4 庄园产业规划 | 第65-68页 |
7.5.5 养生服务规划 | 第68-73页 |
7.6 经济技术指标 | 第73-74页 |
8 总结与反思 | 第74-76页 |
8.1 总结 | 第74页 |
8.2 反思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