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选择性识别生物重要分子的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43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荧光探针的识别原理第14-17页
        1.2.1 光诱导电子转移(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PET)第14-15页
        1.2.2 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第15-16页
        1.2.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第16-17页
    1.3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第17-28页
        1.3.1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对阴离子的识别第17-18页
        1.3.2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对阳离子的识别第18-20页
        1.3.3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对生物小分子的识别第20-26页
            1.3.3.1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检测生物硫醇第20-22页
            1.3.3.2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检测一氧化氮(NO)第22-23页
            1.3.3.3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检测硫化氢(H_2S)第23-25页
            1.3.3.4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检测组氨酸(His)第25-26页
        1.3.4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对生物大分子的识别第26-28页
            1.3.4.1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检测还原酶第26-27页
            1.3.4.2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检测DNA第27-28页
    1.4 G-四链体荧光探针第28-33页
        1.4.1 G-四链体结构第28-29页
        1.4.2 G-四链体生物学功能第29-30页
        1.4.3 单倍体G-四链体荧光探针研究进展第30-32页
            1.4.3.1 菁类染料及其衍生物第30-31页
            1.4.3.2 香豆素类第31-32页
            1.4.3.3 三苯甲烷类染料第32页
        1.4.4 双倍体或多倍体G-四链体荧光探针研究进展第32-33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43页
第二章 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生物硫醇的识别活性研究第43-65页
    2.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第43-44页
    2.2 实验部分第44-50页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4-45页
        2.2.2 化合物1的合成第45-46页
            2.2.2.1 化合物3的合成第45页
            2.2.2.2 化合物4的合成第45页
            2.2.2.3 化合物5的合成第45页
            2.2.2.4 化合物1的合成第45-46页
        2.2.3 活性实验方法第46-50页
            2.2.3.1 溶液的配制第46-47页
            2.2.3.2 探针对含巯基氨基酸的检测第47页
            2.2.3.3 探针选择性实验第47页
            2.2.3.4 探针干扰性实验第47-48页
            2.2.3.5 pH对探针的影响第48页
            2.2.3.6 探针检测限实验第48页
            2.2.3.7 探针反应动力学实验第48-49页
            2.2.3.8 荧光量子产率第49页
            2.2.3.9 细胞培养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第49-5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0-62页
        2.3.1 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化合物1的合成及表征第50页
        2.3.2 化合物1对含巯基氨基酸的荧光响应第50-51页
        2.3.3 pH值对化合物1检测Cys的影响第51-52页
        2.3.4 化合物1对氨基酸的选择性第52-53页
        2.3.5 干扰物质对化合物1检测Cys的影响第53-54页
        2.3.6 化合物1对含巯基氨基酸的检测限研究第54-56页
        2.3.7 化合物1与含巯基氨基酸的反应动力学研究第56-58页
        2.3.8 荧光量子产率第58-59页
        2.3.9 反应机理验证第59-61页
        2.3.10 探针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第61-62页
    2.4 结论第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第三章 醚链连接的双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双倍体G-四链体的识别活性研究第65-82页
    3.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第65-66页
    3.2 实验部分第66-69页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66-67页
        3.2.2 化合物2的合成第67页
            3.2.2.1 化合物6的合成第67页
            3.2.2.2 化合物2的合成第67页
        3.2.3 活性实验方法第67-69页
            3.2.3.1 溶液的配制第67-68页
            3.2.3.2 荧光滴定实验第68页
            3.2.3.3 荧光拍照实验第68页
            3.2.3.4 检测限实验第68-69页
            3.2.3.5 紫外滴定实验第69页
            3.2.3.6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第6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9-78页
        3.3.1 化合物2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69-70页
        3.3.2 荧光滴定实验第70-71页
        3.3.3 荧光拍照实验第71-72页
        3.3.5 检测限实验第72-74页
        3.3.6 紫外滴定实验第74-77页
        3.3.7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第77-78页
    3.4 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附录第84-92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市城市地表景观格局变化的热环境效应研究
下一篇:高黎贡山悬钩子属植物的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