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16QAM相干光通信中偏振复用及追踪技术的研究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1.2 PM-16QAM相干光通信系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3 复用及追踪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 2 偏振复用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 2.1 光偏振概述 | 第17-18页 |
| 2.2 偏振光描述方法 | 第18-22页 |
| 2.2.1 斯托克斯参量与米勒矩阵 | 第18-19页 |
| 2.2.2 琼斯矢量 | 第19页 |
| 2.2.3 邦加球 | 第19-22页 |
| 2.3 偏振复用的实现 | 第22-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PM-16QAM相干光偏振复用系统及仿真 | 第24-47页 |
| 3.1 发射端 | 第24-25页 |
| 3.2 DD-MZM调制器 | 第25-30页 |
| 3.2.1 16QAM信号调制 | 第26-28页 |
| 3.2.2 PM-16QAM信号调制 | 第28-30页 |
| 3.3 传输链路 | 第30-36页 |
| 3.3.1 光纤损耗 | 第30-32页 |
| 3.3.2 色散 | 第32-34页 |
| 3.3.3 偏振模色散 | 第34-35页 |
| 3.3.4 非线性效应 | 第35-36页 |
| 3.4 接收端 | 第36-43页 |
| 3.4.1 相干探测的基本原理 | 第37-39页 |
| 3.4.2 相位与偏振分集相干接收机 | 第39-42页 |
| 3.4.3 数字信号处理 | 第42-43页 |
| 3.5 相干光通信系统仿真 | 第43-46页 |
| 3.5.1 仿真软件 | 第43-44页 |
| 3.5.2 仿真系统 | 第44-4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偏振追踪及仿真 | 第47-64页 |
| 4.1 CMA算法 | 第47-53页 |
| 4.1.1 基本原理 | 第48-50页 |
| 4.1.2 CMA算法仿真 | 第50-51页 |
| 4.1.3 算法性能分析 | 第51-53页 |
| 4.2 RD-CMA算法 | 第53-57页 |
| 4.2.1 基本原理 | 第53-54页 |
| 4.2.2 RD-CMA算法仿真 | 第54-55页 |
| 4.2.3 算法性能分析 | 第55-57页 |
| 4.3 RD-KF算法 | 第57-61页 |
| 4.3.1 基本原理 | 第57-59页 |
| 4.3.2 RD-KF仿真 | 第59-61页 |
| 4.3.3 算法性能分析 | 第61页 |
| 4.4 偏振追踪性能比较 | 第61-6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5.1 总结 | 第64页 |
| 5.2 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