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从增量建设到存量优化 | 第9页 |
1.1.2 从物质环境到以人为本 | 第9页 |
1.1.3 从模型驱动到数据驱动 | 第9-10页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1.4.1 历史地段更新 | 第12-15页 |
1.4.2 使用后评价(POE) | 第15-17页 |
1.4.3 大数据 | 第17-20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1 历史地段使用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0页 |
1.5.2 大数据在历史地段后评价中的应用 | 第20页 |
1.5.3 实证研究:宛平城地区使用后评价及相关策略研究 | 第20页 |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20-22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1.7 创新点 | 第22-23页 |
1.7.1 研究方法创新 | 第22页 |
1.7.2 研究过程创新 | 第22-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3-3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3-26页 |
2.1.1 大数据 | 第23-24页 |
2.1.2 历史地段 | 第24-25页 |
2.1.3 城市更新 | 第25页 |
2.1.4 使用后评价(POE)概念 | 第25-26页 |
2.2 使用后评价(POE)理论研究 | 第26-28页 |
2.2.1 使用后评价(POE)功能 | 第26页 |
2.2.2 使用后评价(POE)类别 | 第26-28页 |
2.3 大数据理论研究 | 第28-32页 |
2.3.1 大数据的类型 | 第28-29页 |
2.3.2 大数据的研究方面 | 第29-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历史地段更新使用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3-51页 |
3.1 评价设计 | 第33-35页 |
3.1.1 评价主体选择 | 第33页 |
3.1.2 评价目标设定 | 第33-34页 |
3.1.3 评价总体设计 | 第34-35页 |
3.2 POE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40页 |
3.2.1 活力度POE指标体系 | 第35-37页 |
3.2.2 满意度POE指标体系 | 第37-40页 |
3.3 活力度POE指标获取 | 第40-46页 |
3.3.1 地图POI数据 | 第40-43页 |
3.3.2 点评POI数据 | 第43-46页 |
3.4 满意度POE指标获取 | 第46-49页 |
3.4.1 点评POI数据 | 第46-47页 |
3.4.2 网络调研数据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北京市宛平城地区更新使用后评价(POE) | 第51-101页 |
4.1 宛平城地区简介及更新改造策略 | 第51-58页 |
4.1.1 宛平城地区简介 | 第51页 |
4.1.2 宛平城地区历史背景 | 第51-53页 |
4.1.3 宛平城地区政策背景 | 第53-55页 |
4.1.4 更新改造项目 | 第55-58页 |
4.2 后评价样本基本信息 | 第58-62页 |
4.2.1 居住地分布 | 第59-60页 |
4.2.2 年龄比例 | 第60页 |
4.2.3 职业比例 | 第60-61页 |
4.2.4 到访季节 | 第61-62页 |
4.3 活力度POE结果分析 | 第62-75页 |
4.3.1 历史建筑/文化活力度 | 第62-64页 |
4.3.2 配套设施活力度 | 第64-73页 |
4.3.3 交通设施活力度 | 第73-75页 |
4.4 满意度POE结果分析 | 第75-93页 |
4.4.1 交通状况 | 第75-79页 |
4.4.2 环境状况 | 第79-83页 |
4.4.3 配套设施 | 第83-88页 |
4.4.4 管理情况 | 第88-90页 |
4.4.5 历史建筑/文化 | 第90-93页 |
4.5 使用后评价结论 | 第93-99页 |
4.5.1. 活力度使用后评价 | 第93-95页 |
4.5.2. 满意度使用后评价 | 第95-9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5章 北京市宛平城地区更新策略研究 | 第101-113页 |
5.1 发挥政策作用 | 第101-103页 |
5.2 开发特色产业 | 第103-104页 |
5.3 整合旅游资源 | 第104-107页 |
5.4 塑造多样活动 | 第107-108页 |
5.5 保护古迹风貌 | 第108-110页 |
5.6 优化交通系统 | 第110-11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附录 | 第121-129页 |
附录A 图纸目录 | 第121-124页 |
附录B 图表目录 | 第124-127页 |
附录C 网络调研问卷 | 第127-12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9-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