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号处理论文

矢量信道的多径参数估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词表第15-16页
主要符号表第16-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8-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5页
        1.2.1 矢量信道的多径参数估计第19-23页
        1.2.2 基于非圆信号的DOA估计第23-24页
        1.2.3 幅相误差校正第24-25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以及章节安排第25-27页
第二章 矢量信道的多径参数估计基础第27-50页
    2.1 矢量信道的多径信号模型第27-29页
    2.2 非圆信号简介第29-31页
    2.3 非相干信号测向算法第31-40页
        2.3.1 MUSIC算法第31-32页
        2.3.2 求根MUSIC算法第32-33页
        2.3.3 ESPRIT算法第33-34页
        2.3.4 严格非圆信号的DOA估计第34-38页
        2.3.5 仿真实例第38-40页
    2.4 未考虑信源联合信息的多径信号测向算法第40-49页
        2.4.1 空间平滑预处理算法第40-43页
        2.4.2 MODE算法第43-46页
        2.4.3 稀疏表示算法第46-49页
    2.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圆信号的多径参数估计第50-82页
    3.1 模型及子空间分析第50-54页
    3.2 克拉美罗界分析第54-59页
        3.2.1 信源联合已知的随机性克拉美罗界第54-56页
        3.2.2 信源联合信息对克拉美罗界的影响第56-59页
    3.3 空域信号可分情况下的多径参数估计第59-72页
        3.3.1 任意阵列的多径参数估计第60-62页
            3.3.1.1 基于门限检测的信源联合估计算法第60-61页
            3.3.1.2 基于组合优化的信源联合估计算法第61-62页
            3.3.1.3 基于迭代搜索的细DOA估计算法第62页
        3.3.2 均匀线阵的多径参数估计第62-66页
            3.3.2.1 基于分步求解的信源联合估计算法第62-64页
            3.3.2.2 基于迭代求根的细DOA估计算法第64-66页
        3.3.3 仿真第66-72页
            3.3.3.1 信源联合估计性能对比第66-68页
            3.3.3.2 DOA及衰落系数估计性能第68-72页
    3.4 空域信号不可分情况下的多径参数估计第72-81页
        3.4.1 多径参数联合估计第73-77页
        3.4.2 仿真第77-81页
    3.5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四章 信源联合未知的严格非圆信号克拉美罗界第82-101页
    4.1 信号模型第82-84页
    4.2 随机性克拉美罗界第84-87页
    4.3 确定性克拉美罗界第87-88页
    4.4 理论分析第88-94页
    4.5 数值比较第94-100页
    4.6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五章 严格非圆信号多径参数估计第101-120页
    5.1 问题描述第101-102页
    5.2 模型分析第102-105页
    5.3 信源联合及衰落系数估计第105-108页
    5.4 利用信源联合信息的DOA估计第108-110页
    5.5 信源联合已知的随机性克拉美罗界第110-112页
    5.6 仿真第112-119页
        5.6.1 克拉美罗界对比第112-114页
        5.6.2 信源联合估计第114-117页
        5.6.3 DOA及衰落系数估计第117-119页
    5.7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六章 利用严格非圆信号的通道幅相误差校正第120-139页
    6.1 问题描述第120-122页
    6.2 空域特征估计第122-125页
    6.3 DOA与幅相响应向量估计第125-127页
    6.4 随机性克拉美罗界第127-132页
    6.5 仿真第132-138页
    6.6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39-142页
    7.1 全文总结第139-140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3页
附录A第153-173页
    A.1 第三章的部分证明过程第153-160页
        A.1.1 定理 3.1 的证明第153页
        A.1.2 定理 3.2 的证明第153-154页
        A.1.3 定理 3.3 的证明第154-155页
        A.1.4 定理 3.4 的证明第155-157页
        A.1.5 定理 3.5 的证明第157-158页
        A.1.6 定理 3.6 的证明第158-159页
        A.1.7 定理 3.7 的证明第159-160页
    A.2 第四章的部分证明过程第160-167页
        A.2.1 定理 4.1 的证明第160-162页
        A.2.2 定理 4.2 的证明第162-164页
        A.2.3 定理 4.3 的证明第164-167页
    A.3 第五章的部分证明过程第167-169页
        A.3.1 定理 5.2 的证明第167-168页
        A.3.2 定理 5.3 的证明第168-169页
    A.4 第六章的部分证明过程第169-173页
        A.4.1 定理 6.1 的证明第169-171页
        A.4.2 定理 6.2 的证明第171-17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73-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波毫米波片上/封装天线技术研究
下一篇: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检测与成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