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二、案例研究法 | 第17页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17-18页 |
四、调研访谈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银川市棚户区改造及相关安置补偿政策 | 第19-26页 |
第一节 我国棚户区的总体情况与棚户区改造意义 | 第19-21页 |
一、我国棚户区的总体情况 | 第19-20页 |
二、棚户区改造的社会公共价值 | 第20页 |
三、棚户区改造的个体利益价值 | 第20-21页 |
第二节 银川市棚户区改造情况 | 第21-22页 |
第三节 银川市棚户区改造安置补偿政策 | 第22-26页 |
一、银川市棚户区改造安置补偿相关政策 | 第22-25页 |
二、银川市棚户区改造安置补偿政策实施效果与反响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银川市棚户区改造安置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26-36页 |
第一节 各类抵制棚改的现象不断出现 | 第26-29页 |
一、部分群众质疑安置补偿标准的公平性 | 第26页 |
二、群众对改造普遍持观望态度 | 第26-27页 |
三、困难群体抵触情绪较大 | 第27-28页 |
四、相关利益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加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已启动项目推进中困难不断 | 第29-34页 |
一、部分项目进展缓慢 | 第29-30页 |
二、不同项目群众攀比现象严重 | 第30页 |
三、项目收益亏损呈现增加趋势 | 第30-34页 |
第三节 政策实施不畅状况频出 | 第34-36页 |
一、工作时效性较差 | 第34页 |
二、群众怀疑拆迁安置补偿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情况 | 第34-35页 |
三、项目运行流程环节缺失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银川市棚户区改造安置补偿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45页 |
第一节 安置补偿政策自身缺陷 | 第36-40页 |
一、各辖区发展不平衡造成安置补偿标准实际性失衡 | 第36-37页 |
二、征收政策宣传不足 | 第37-38页 |
三、困难群体的优惠与救济政策不到位 | 第38-39页 |
四、各利益体在政策中的博弈不断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外部环境影响的客观存在 | 第40-42页 |
一、项目改造类型定性不够科学、合理 | 第40页 |
二、项目开发价值等因素造成奖励标准不统一 | 第40-41页 |
三、政策缺乏连续性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政策实施中考核机制与监管监督的缺失 | 第42-45页 |
一、管理混乱,考核机制不到位 | 第42页 |
二、监督体制不完善,信任危机日益严重 | 第42-43页 |
三、执行流程监控不严,人为简化现象凸显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完善银川市棚户区改造安置补偿政策的对策与建议 | 第45-59页 |
第一节 安置补偿政策的自我完善 | 第45-51页 |
一、制定具有适宜性的安置补偿政策及其实施细则 | 第45-47页 |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 第47-48页 |
三、健全困难群众帮扶制度 | 第48-49页 |
四、以共赢为基础建立利益平衡点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外部因素的有效改善 | 第51-54页 |
一、改造类型与实施主体适宜结合 | 第51-52页 |
二、安置补偿方式与奖励模式多样化相结合 | 第52-53页 |
三、与市场相结合,建立宏观决策观念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制度健全与多方监督相结合 | 第54-59页 |
一、明确权责划分,完善考核机制 | 第54-55页 |
二、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 | 第55-56页 |
三、制定流程审核机制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