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版本与评点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上篇 《阅微草堂笔记》版本研究 | 第12-68页 |
第一章 分写流传与《滦阳消夏录》的抄本、刻本 | 第12-28页 |
一、《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的创作与流传 | 第13-16页 |
二、《滦阳消夏录》三卷抄本 | 第16-21页 |
三、《滦阳消夏录》的六卷刻本与十二卷刻本 | 第21-28页 |
第二章 五种合刻本之流传 | 第28-38页 |
一、盛氏各刻本之间的关系 | 第33-35页 |
二、其他刻本与盛氏本之间 | 第35-38页 |
第三章 选本与形态各异的普及本 | 第38-62页 |
一、选本的出现 | 第38-47页 |
二、晚清至民国:新技术、新形式 | 第47-62页 |
附论:《阅微草堂笔记》今天的校点与整理 | 第62-68页 |
下篇 《阅微草堂笔记》评点研究 | 第68-132页 |
第一章 《阅微草堂笔记》的评点概述 | 第68-88页 |
一、《阅微草堂笔记》评点简介 | 第69-74页 |
二、评点者与评点的时空环境 | 第74-80页 |
三、《纪氏嘉言》中徐堵的评点 | 第80-88页 |
第二章 从评点方式看翁评与徐评之异同 | 第88-132页 |
一、对体例的关注 | 第88-104页 |
二、对叙事的关注 | 第104-112页 |
三、对议论的关注 | 第112-121页 |
四、对思想的关注 | 第121-132页 |
结語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0页 |
附录:《阅微草堂笔记》版本简目 | 第140-162页 |
燕园印象记(代后记) | 第162-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