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防控的基本理论 | 第16-20页 |
3.1 风险理论 | 第16-17页 |
3.1.1 风险的含义及特性 | 第16页 |
3.1.2 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 第16-17页 |
3.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理论 | 第17-18页 |
3.2.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定义及构成 | 第17-18页 |
3.2.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基本特征 | 第18页 |
3.3 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理论 | 第18-20页 |
第四章 农业银行苏州W支行对公业务基本情况介绍 | 第20-31页 |
4.1 农业银行苏州W支行简介 | 第20页 |
4.2 农业银行苏州W支行对公柜面业务种类 | 第20-25页 |
4.2.1 单位账户的开立、变更及撤销业务 | 第20-22页 |
4.2.2 单位存贷款业务 | 第22页 |
4.2.3 支付结算业务及支付凭证出售业务 | 第22页 |
4.2.4 结算产品及企业网上银行业务 | 第22-23页 |
4.2.5 单位理财产品购买 | 第23-24页 |
4.2.6 对公柜员需负责内部核算操作 | 第24-25页 |
4.3 农业银行苏州W支行对公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具体表现 | 第25-29页 |
4.3.1 单位结算账户的业务操作风险 | 第25页 |
4.3.2 单位存贷款的业务操作风险 | 第25-26页 |
4.3.3 支付结算业务的业务操作风险 | 第26页 |
4.3.4 结算产品开通业务操作风险 | 第26-27页 |
4.3.5 理财产品购买的业务操作风险 | 第27-28页 |
4.3.6 对公柜员内部核算风险 | 第28页 |
4.3.7 系统程序漏洞引发的业务操作风险 | 第28-29页 |
4.4 银行对公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危害 | 第29-31页 |
4.4.1 银行资金受损,产生银行信用及声誉危机 | 第29页 |
4.4.2 阻碍员工自身发展 | 第29-30页 |
4.4.3 单位客户利益或声誉受到损害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农行苏州W支行目前的对公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措施 | 第31-35页 |
5.1 针对柜员的风险防控措施 | 第31-32页 |
5.1.1 制定柜员考核办法 | 第31页 |
5.1.2 定期组织柜员参加技能考试 | 第31页 |
5.1.3 定期组织柜员参加业务培训 | 第31-32页 |
5.2 增强运营主管风险防控能力 | 第32-33页 |
5.2.1 加强运营主管的现场监管 | 第32页 |
5.2.2 加强运营主管培训力度 | 第32-33页 |
5.2.3 运营主管协助上级行进行风险排查 | 第33页 |
5.3 对对公业务各类系统进行全面升级 | 第33-35页 |
5.3.1 定期对业务系统进行软件升级 | 第33页 |
5.3.2 使用对公业务后台集中处理系统办理对公业务 | 第33-34页 |
5.3.3 要求对公客户开户时就开通结算产品 | 第34-35页 |
第六章 农行苏州W支行目前对公柜面业务风险防控措施效果分析 | 第35-44页 |
6.1 对公柜员自身素质对风险防控措施效果的影响 | 第35-39页 |
6.1.1 对公柜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 第35-38页 |
6.1.2 对公柜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不强 | 第38-39页 |
6.2 运营主管履职能力对风险防控措施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6.3 操作系统软硬件对风险防控措施效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6.3.1 操作系统程序漏洞 | 第40页 |
6.3.2 NBOS系统和结算产品的缺陷 | 第40-41页 |
6.3.3 对公业务硬件配备不到位 | 第41-42页 |
6.4 农行苏州W支行目前采取的对公柜面业务风险防控措施的评价 | 第42-44页 |
6.4.1 对公柜员培训缺乏针对性 | 第42页 |
6.4.2 过分强调运营主管的作用 | 第42-43页 |
6.4.3 软硬件系统存在漏洞 | 第43-44页 |
第七章 农行苏州W支行对公柜面业务风险防控的对策研究 | 第44-48页 |
7.1 提高对公柜员业务素质和法律观念 | 第44-45页 |
7.1.1 改变传统培训方式,真正提高对公柜员业务素质 | 第44页 |
7.1.2 增强对公柜员法律观念和风险防范能力 | 第44-45页 |
7.1.3 使用合格称职人员担任对公柜员岗位 | 第45页 |
7.2 严格对公柜面业务操作监管 | 第45-46页 |
7.2.1 完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人员监管到位 | 第45-46页 |
7.2.2 发挥单位客户的监督作用 | 第46页 |
7.3 完善对公业务系统减少操作风险 | 第46-48页 |
7.3.1 完善操作系统漏洞上报流程 | 第46-47页 |
7.3.2 完善NBOS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 | 第47页 |
7.3.3 简化企业网银业务操作流程 | 第47-48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