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TiO2气凝胶和MIL-125(Ti)及浮萍为模板合成的ZnO对水体中铅的吸附去除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引言第9页
    1.2 铅污染的危害及处理技术现状第9-13页
        1.2.1 铅污染的特点及危害第9-10页
        1.2.2 含铅废水处理技术现状第10-13页
    1.3 气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1 气凝胶的简介第13-14页
        1.3.2 气凝胶材料的应用现状第14页
    1.4 MOFs材料的简介及其应用第14-15页
        1.4.1 MOFs材料的简介第14-15页
        1.4.2 MOFs材料的应用研究第15页
    1.5 生物模板材料简介第15-16页
        1.5.1 生物模板材料的分类第16页
        1.5.2 生物模板材料的应用第16页
    1.6 纳米ZnO材料概述第16-18页
        1.6.1 纳米ZnO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7页
        1.6.2 纳米ZnO材料的应用前景第17-18页
    1.7 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8-21页
        1.7.1 论文研究的选题意义第18-19页
        1.7.2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其创新点第19-21页
第二章 TiO_2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去除水体中铅的研究第21-37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实验仪器与化学试剂第21-22页
        2.2.1 实验仪器第21-22页
        2.2.2 化学试剂第22页
    2.3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22-27页
        2.3.1 TiO_2气凝胶的制备第22-23页
        2.3.2 TiO_2气凝胶的表征第23-27页
    2.4 水体中铅离子的检测方法及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7-29页
        2.4.1 铅离子检测方法第27页
        2.4.2 试剂的配制第27-28页
        2.4.3 铅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8-29页
        2.4.4 待测铅溶液检测步骤第29页
        2.4.5 铅的吸附实验第29页
    2.5 除铅材料性能的对比第29-31页
    2.6 除铅结果与讨论第31-35页
        2.6.1 铅溶液初始浓度对于吸附效果的影响第31页
        2.6.2 吸附时间对于吸附效果的影响第31-32页
        2.6.3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32-33页
        2.6.4 TiO_2气凝胶对铅吸附的等温曲线第33-35页
    2.7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MIL-125(Ti)的制备及其吸附去除水体中铅的研究第37-46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实验仪器与化学试剂第37-38页
        3.2.1 实验仪器第37-38页
        3.2.2 化学试剂第38页
    3.3 MIL-125(Ti)材料的制备第38-39页
    3.4 MIL-125(Ti)材料的表征第39-41页
        3.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9页
        3.4.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第39-40页
        3.4.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40-41页
        3.4.4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41页
    3.5 除铅结果及讨论第41-45页
        3.5.1 铅溶液初始浓度对于MIL-125(Ti)吸附铅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3.5.2 吸附时间对于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2页
        3.5.3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3.5.4 MIL-125(Ti)材料对铅吸附的等温曲线第43-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以浮萍为生物模板合成的ZnO材料及其吸附去除水体中铅的研究第46-55页
    4.1 前言第46页
    4.2 实验仪器与化学试剂第46-47页
        4.2.1 实验仪器第46-47页
        4.2.2 试剂第47页
    4.3 以浮萍为生物模板合成ZnO的制备第47页
    4.4 以浮萍为生物模板合成ZnO的表征第47-51页
        4.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7-48页
        4.4.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第48-49页
        4.4.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49-50页
        4.4.4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50-51页
    4.5 除铅结果及讨论第51-54页
        4.5.1 铅溶液初始浓度对以浮萍为模板合成的ZnO除铅效果的影响第51页
        4.5.2 时间对以浮萍为模板合成的ZnO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1-52页
        4.5.3 pH对以浮萍为模板合成的ZnO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2-53页
        4.5.4 以浮萍为模板合成的ZnO对铅吸附的等温曲线第53-54页
    4.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5.1 结论第55页
    5.2 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钯萃取剂的合成及萃取钯性能和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三元金属氧化物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