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疟疾和疟原虫 | 第10-12页 |
| ·疟疾 | 第10页 |
| ·疟原虫的分类 | 第10页 |
| ·疟原虫的生活史 | 第10-12页 |
| ·疟疾疫苗 | 第12-13页 |
| ·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 | 第13-15页 |
| ·免疫佐剂 | 第15-16页 |
| ·疟原虫代谢分泌物 | 第16-18页 |
| ·疟原虫与免疫系统 | 第18-20页 |
| 第2章 前言 | 第20-22页 |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 ·载体和菌株 | 第22页 |
| ·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 ·试剂与试剂盒 | 第23-24页 |
| ·溶液配制 | 第24-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38页 |
| ·pET32a(+)-MSP1C 端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5-30页 |
| ·疟原虫的复苏 | 第25页 |
| ·疟原虫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5页 |
| ·pET32a(+)载体的制备及双酶切产物制备 | 第25-27页 |
| ·MSP1C 端的PCR 扩增及双酶切产物制备 | 第27-28页 |
| ·MSP1 C 端与pET32a(+)载体的连接 | 第28页 |
| ·CaC12 法制备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28-29页 |
| ·载体pET32a(+)与MSP1 C 端的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9页 |
| ·转化子单克隆的菌落PCR 鉴定 | 第29-30页 |
| ·pET32a(+)-MSP1 C 端质粒的小量抽提 | 第30页 |
| ·pET32a(+)-MSP1 C 端小抽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30页 |
| ·重组质粒的基因测序 | 第30页 |
| ·重组蛋白MSP1 表达与纯化 | 第30-33页 |
| ·pET32a(+)-MSP1 C 端质粒转化入BL-21(DE3)菌 | 第30页 |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0-31页 |
| ·重组蛋白MSP1 的亲和纯化 | 第31-32页 |
| ·重组蛋白MSP1 的TEV 酶切及亲和纯化 | 第32页 |
| ·重组蛋白MSP1 的Western blot 检测 | 第32-33页 |
| ·夏氏疟原虫体外短期培养 | 第33页 |
| ·小鼠血清制备 | 第33页 |
| ·夏氏疟原虫培养体外培养上清制备 | 第33页 |
| ·蛋白内毒素的去除与含量检测 | 第33-34页 |
| ·蛋白内毒素的去除 | 第33-34页 |
| ·蛋白内毒素的定量检测 | 第34页 |
| ·蛋白内毒素的定性检测 | 第34页 |
| ·疟原虫全虫抗原制备 | 第34-35页 |
| ·ELISA 检测抗血清效价 | 第35页 |
| ·蛋白MSP1 免疫小鼠 | 第35页 |
| ·全脾细胞单细胞悬液制备 | 第35-36页 |
| ·3H-TdR 掺入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 | 第36页 |
| ·全脾细胞体外培养上清制备 | 第36-37页 |
| ·ELISA 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 | 第37页 |
| ·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 | 第37页 |
| ·数据统计 | 第37-38页 |
| 第4章 实验结果 | 第38-56页 |
| ·成功构建pET32a(+)-msp1 表达载体 | 第38-40页 |
| ·原核表达系统获得 MSP1 蛋白 | 第40-41页 |
| ·MSP1 蛋白的鉴定 | 第41-42页 |
| ·MSP1 加 ES 免疫有效抑制血虫水平 | 第42-44页 |
| ·MSP1 加 ES 免疫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 | 第44-45页 |
| ·MSP1 加 ES 免疫导致脾肿大 | 第45-47页 |
| ·MSP1 加ES 免疫增强脾淋巴细胞增殖 | 第47-48页 |
| ·MSP1 加ES 免疫激活树突状细胞 | 第48-50页 |
| ·MSP1 加ES 免疫激活CD4+T 细胞 | 第50-53页 |
| ·MSP1 加ES 免疫刺激细胞因子的分泌 | 第53-56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56-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附录 英文缩写表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