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段OAM的产生及传输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论文选题意义 | 第7-8页 |
1.2 OAM简介 | 第8-9页 |
1.3 OAM发展与现状 | 第9-11页 |
1.3.1 OAM研究历史 | 第9-10页 |
1.3.2 OAM通信领域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1-12页 |
第二章 OAM波束的产生方法 | 第12-21页 |
2.1 抛物面反射天线 | 第12-13页 |
2.1.1 光滑抛物面天线 | 第12-13页 |
2.1.2 阶梯抛物面天线 | 第13页 |
2.2 环形阵列天线 | 第13-17页 |
2.2.1 天线原理 | 第13-14页 |
2.2.2 无馈电网络的阵列天线 | 第14-16页 |
2.2.3 带馈电网络的阵列天线 | 第16-17页 |
2.3 螺旋相位板 | 第17-20页 |
2.3.1 螺旋相位简介 | 第17页 |
2.3.2 厚度不均SPP天线 | 第17-19页 |
2.3.3 厚度均匀SPP天线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基于微带单贴片的OAM产生 | 第21-29页 |
3.1 微带贴片天线 | 第21-22页 |
3.1.1 天线简介 | 第21页 |
3.1.2 模式分析 | 第21-22页 |
3.2 建模仿真与优化 | 第22-26页 |
3.2.1 HFSS优化模块简介 | 第22-23页 |
3.2.2 参数优化过程分析 | 第23-25页 |
3.2.3 双馈电圆形贴片模式分析 | 第25-26页 |
3.3 椭圆贴片天线 | 第26-28页 |
3.3.1 椭圆贴片天线结构 | 第26-27页 |
3.3.2 椭圆贴片天线特性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基于环形槽线的OAM产生 | 第29-40页 |
4.1 微波传输线简介 | 第29-32页 |
4.1.1 微带线简介及参数计算 | 第29-30页 |
4.1.2 槽线简介及参数计算 | 第30-32页 |
4.2 环形行波理论及建模仿真 | 第32-35页 |
4.2.1 环形行波理论 | 第32页 |
4.2.2 环形金属腔天线仿真 | 第32-33页 |
4.2.3 环形槽线天线结构 | 第33-34页 |
4.2.4 馈电网络分析设计 | 第34-35页 |
4.3 环形槽线天线仿真与分析 | 第35-39页 |
4.3.1 不同模式仿真实现 | 第35-37页 |
4.3.2 集成馈电的天线仿真 | 第37-38页 |
4.3.3 天线的模拟传输与分析 | 第38-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基于USRP的无线OAM传输系统 | 第40-47页 |
5.1 软件无线电 | 第40-44页 |
5.1.1 软件无线电概述 | 第40-41页 |
5.1.2 USRP简介及结构原理 | 第41-42页 |
5.1.3 LabVIEW简介及实例 | 第42-44页 |
5.2 传输系统实现 | 第44-46页 |
5.2.1 传输系统模型 | 第44页 |
5.2.2 传输系统搭建 | 第44-45页 |
5.2.3 传输效果分析 | 第45-4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