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 1.1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页 |
| 1.4 本文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7-20页 |
| 第2章 少模光纤中的模式 | 第20-31页 |
| 2.1 少模光纤中模式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 2.2 少模光纤中模式本征值方程的推导 | 第21-26页 |
| 2.3 少模光纤中模式的正交性 | 第26-28页 |
| 2.4 少模光纤中不同模式的二维光场分布 | 第28-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基于少模光纤的模式复用系统原理 | 第31-36页 |
| 3.1 基于少模光纤的模式复用系统的传输模型 | 第31-32页 |
| 3.2 模式复用系统中关键器件的相关技术 | 第32-35页 |
| 3.2.1 模式复用系统中的少模光纤技术 | 第32-34页 |
| 3.2.2 模式转换器技术 | 第34页 |
| 3.2.3 模式复用系统中的模式复用器和解复用器技术 | 第34-35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建立模式复用传输系统仿真平台并分析系统性能 | 第36-46页 |
| 4.1 传输距离为10千米的模式复用系统平台建立 | 第36-37页 |
| 4.2 关键器件的参数设置 | 第37-39页 |
| 4.3 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 4.4 模式复用系统中的差分模式延迟分析 | 第42-4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应用于模式复用技术的单芯少模光纤设计 | 第46-69页 |
| 5.1 新的少模光纤技术 | 第47-48页 |
| 5.2 支持两个模式的单芯少模光纤设计方案 | 第48-55页 |
| 5.2.1 折射率分布为理想条件下的两模式单芯少模光纤设计 | 第48-52页 |
| 5.2.2 纤芯与包层边界的折射率分布为非理想条件下的设计 | 第52-55页 |
| 5.3 支持六个模式的单芯少模光纤设计方案1 | 第55-62页 |
| 5.3.1 折射率分布为理想条件下的六模式单芯少模光纤设计 | 第55-59页 |
| 5.3.2 边界折射率分布为非理想条件下的六模式单芯少模光纤设计 | 第59-62页 |
| 5.4 支持六个模式的单芯少模光纤设计方案2 | 第62-68页 |
| 5.4.1 折射率分布为理想条件下的六模式单芯少模光纤设计 | 第62-65页 |
| 5.4.2 边界折射率分布为非理想条件下的六模式单芯少模光纤设计 | 第65-68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6章 应用于模式复用技术的多芯少模光纤设计 | 第69-77页 |
| 6.1 折射率分布为理想条件下的多芯少模光纤设计 | 第70-72页 |
| 6.2 边界折射率分布为非理想条件下的多芯少模光纤设计 | 第72-76页 |
| 6.2.1 边界1的折射率分布为非理想条件下的设计 | 第72-74页 |
| 6.2.2 边界1及边界2的折射率分布都为非理想条件下的设计 | 第74-76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80页 |
| 7.1 总结 | 第77-79页 |
| 7.2 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情况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