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杜84块馆陶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沉积微相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4页 |
| 0.1 选题意义及依据 | 第10页 |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0.2.1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0.2.2 研究区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0.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0.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0.3.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0.4 完成工作量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地质背景 | 第14-19页 |
| 1.1 地质背景 | 第14-17页 |
| 1.1.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5页 |
| 1.1.2 工区概况 | 第15-17页 |
| 1.2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 第19-39页 |
| 2.1 划分与对比方法 | 第19-20页 |
| 2.2 层序地层界面识别 | 第20-24页 |
| 2.3 层序划分方案 | 第24-33页 |
| 2.3.1 单井层序地层分析 | 第24-27页 |
| 2.3.2 馆陶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 第27-33页 |
| 2.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33-39页 |
| 2.4.1 连井剖面对比 | 第33页 |
| 2.4.2 层序发育特征 | 第33-39页 |
| 第三章 层序格架中的沉积微相特征 | 第39-66页 |
| 3.1 沉积相标志 | 第39-45页 |
| 3.1.1 岩性特征 | 第39-42页 |
| 3.1.2 沉积构造 | 第42-44页 |
| 3.1.3 古生物特征 | 第44页 |
| 3.1.4 岩相组合类型分析 | 第44-45页 |
| 3.2 测井相分析及确定沉积微相类型 | 第45-49页 |
| 3.2.1 测井相特征 | 第45-46页 |
| 3.2.2 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测井相模式 | 第46-49页 |
| 3.3 单井相分析 | 第49-52页 |
| 3.4 沉积微相剖面特征 | 第52-60页 |
| 3.4.1 单一河道砂体识别及河道砂体叠置样式 | 第52-56页 |
| 3.4.2 沉积微相连井剖面对比 | 第56-60页 |
| 3.5 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 | 第60-64页 |
| 3.6 沉积模式分析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