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2.1 沉积物DO消耗机理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2 水体-沉积物界面氧通量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涡度相关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6-18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8-2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3页 |
2.1 御临河概况 | 第21-22页 |
2.2 采样点及样品处理 | 第22页 |
2.3 实验装置 | 第22-23页 |
2.4 样品分析与测定方法 | 第23-31页 |
2.4.1 涡度相关技术 | 第23-29页 |
2.4.2 垂直涡动扩散系数 | 第29-30页 |
2.4.3 沉积物理化性质分析 | 第30-31页 |
2.5 实验安排 | 第31-33页 |
3 不同水动力条件下SWI氧通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 第33-61页 |
3.1 不同水动力条件下SWI氧通量 | 第33-59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水动力对SWI氧通量的影响分析 | 第61-73页 |
4.1 不同水动力条件下SWI氧通量的变化趋势 | 第61-64页 |
4.1.1 SWI氧通量的趋势分析 | 第61-62页 |
4.1.2 相同水动力条件下SWI氧通量差异性分析 | 第62-64页 |
4.2 不同水体流速与SWI氧通量关系 | 第64-71页 |
4.2.1 SWI氧通量的稳态检验结果 | 第64-69页 |
4.2.2 不同水体流速与SWI氧通量的关系 | 第69-7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5 水体-沉积物界面氧通量的影响机制 | 第73-85页 |
5.1 不同水动力对SWI氧垂直涡动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73-79页 |
5.2 沉积物的耗氧量分析 | 第79-84页 |
5.2.1 实验前后底泥有机质的变化 | 第79-80页 |
5.2.2 实验前后底泥中Fe~(2+)的变化 | 第80-81页 |
5.2.3 实验前后底泥中Mn~(2+)的变化 | 第81-82页 |
5.2.4 沉积物中有机质、Fe~(2+)、Mn~(2+)耗氧量分析 | 第82-8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85-87页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6.2 建议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附录 | 第97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