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红树林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新型糖苷类化合物合成潜力的发掘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文献综述第13-25页
    1.1 放线菌第13-17页
        1.1.1 放线菌概述第13-14页
        1.1.2 放线菌结构和形态第14-15页
        1.1.3 放线菌分类学研究意义第15-16页
        1.1.4 放线菌的分类学发展第16页
        1.1.5 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第16-17页
        1.1.6 放线菌的代表属第17页
    1.2 红树林放线菌第17-18页
    1.3 功能基因研究现状第18-21页
        1.3.1 聚酮合成酶第19页
        1.3.2 PKS-Ⅰ第19-20页
        1.3.3 PKS-Ⅱ第20页
        1.3.4 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第20-21页
    1.4 糖基转移酶基因研究进展第21-23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3-25页
2 微波法提取放线菌基因组的研究第25-45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6-28页
        2.1.1 样品第26页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6-28页
            2.1.2.1 试剂第26-27页
            2.1.2.2 仪器第27页
            2.1.2.3 培养基第27-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32页
        2.2.1 实验菌株的筛选第28页
        2.2.2 微波法提取基因组DNA第28-29页
        2.2.3 DNA纯度及浓度的测定第29页
        2.2.4 16S rDNA的PCR扩增第29-30页
        2.2.5 PCR产物回收第30页
        2.2.6 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第30-31页
        2.2.7 转化第31页
        2.2.8 菌落PCR验证第31-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43页
        2.3.1 实验菌株的筛选第32页
        2.3.2 微波法、溶菌酶法处理提取基因组DNA第32-33页
        2.3.3 DNA纯度及浓度的测定结果与分析第33-36页
            2.3.3.1 DNA样品纯度的测定结果与分析第33-34页
            2.3.3.2 DNA浓度计算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2.3.4 16S rDNA PCR扩增第36页
        2.3.5 红树林放线菌的16S rDNA序列测序结果及分析第36-43页
            2.3.5.1 Z8菌株16S rDNA序列测序处理结果及分析第36-38页
            2.3.5.2 Z9菌株16S rDNA序列测序处理结果及分析第38-39页
            2.3.5.3 Z10菌株16S rDNA序列测序处理结果及分析第39-40页
            2.3.5.4 Z11菌株16S rDNA序列测序处理结果及分析第40-41页
            2.3.5.5 Z14菌株16S rDNA序列测序处理结果及分析第41-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3 红树林放线菌的分离与多样性分析第45-61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45-47页
        3.1.1 样品第45页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5-47页
            3.1.2.1 试剂第45-47页
            3.1.2.2 仪器第47页
            3.1.2.3 培养基第47页
    3.2 实验方法第47-49页
        3.2.1 放线菌的分离培养第47-48页
        3.2.2 放线菌的纯化及保藏第48页
        3.2.3 红树林放线菌基因组DNA提取第48页
        3.2.4 红树林放线菌16S rDNA的PCR扩增第48-49页
        3.2.5 RFLP酶切分型第49页
        3.2.6 PCR产物回收第49页
        3.2.7 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第49页
        3.2.8 转化第49页
        3.2.9 菌落PCR验证第4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9-60页
        3.3.1 红树林放线菌的分离第49-51页
        3.3.2 红树林放线菌的表观排重第51-53页
        3.3.3 红树林放线菌菌株的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3页
        3.3.4 红树林放线菌菌株16S rDNA的PCR结果第53页
        3.3.5 RFLP分型结果第53-54页
        3.3.6 红树林放线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第54-58页
        3.3.7 红树林放线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第58-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4 红树林放线菌糖苷类活性物质合成潜力的发掘第61-73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61-63页
        4.1.1 样品第61页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61-63页
            4.1.2.1 试剂第61-62页
            4.1.2.2 仪器第62页
            4.1.2.3 培养基第62-63页
    4.2 实验方法第63-64页
        4.2.1 红树林放线菌糖基转移酶基因筛选第63页
        4.2.2 其他功能基因序列的获得第63-64页
            4.2.2.1 功能基因的PCR扩增第63-64页
            4.2.2.2 PCR产物回收第64页
            4.2.2.3 PCR产物与载体连接第64页
            4.2.2.4 转化第64页
            4.2.2.5 菌落PCR鉴定第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72页
        4.3.1 糖基转移酶基因筛选和功能基因扩增第64-65页
            4.3.1.1 糖基转移酶基因筛选第64-65页
            4.3.1.2 PKS-I、NRPS基因PCR扩增第65页
        4.3.2 糖基转移酶基因多样性分析及糖基转移酶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65-70页
        4.3.3 Ⅰ型聚酮合酶(PKS-I)功能基因片段多样性分析第70-71页
        4.3.4 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功能基因片段多样性分析第71-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论文总结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附录第79-87页
个人简历第87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雨水人工土壤渗滤技术实验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高中数学解题教学误区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