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1 绪论 | 第16-22页 |
·概述 | 第16-18页 |
·超高压容器概述 | 第16-17页 |
·超高压自增强容器的材料 | 第17-18页 |
·超高压自增强容器的处理方法 | 第18页 |
·自增强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8-19页 |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超高压自增强容器的特点 | 第20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1-22页 |
2 超高压自增强容器的应力的基本理论研究 | 第22-50页 |
·理想弹塑性材料的超高压自增强容器应力分析 | 第22-34页 |
·全弹性厚壁圆筒的应力计算 | 第23-27页 |
·部分塑性厚壁圆筒的应力计算 | 第27-30页 |
·完全塑性厚壁圆筒的应力计算 | 第30页 |
·残余应力 | 第30-32页 |
·最佳的自增强条件 | 第32-33页 |
·自增强容器(圆筒)再屈服压力 | 第33-34页 |
·自增强容器的反向屈服 | 第34页 |
·基于应变硬化材料的厚壁圆筒的自增强理论分析 | 第34-38页 |
·平面应变和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布 | 第35-37页 |
·最佳弹塑性界面半径和最佳自增强压力 | 第37-38页 |
·考虑鲍辛格效应超高压自增强厚壁圆筒的研究 | 第38-43页 |
·BEF介绍和内壁残余应力计算 | 第39-41页 |
·考虑鲍辛格效应的残余应力的计算方法 | 第41页 |
·结合鲍辛格效应40CrNi2Mo高强度钢的残余应力分析 | 第41-43页 |
·超高压自增强容器温度应力的分析与计算 | 第43-47页 |
·温度应力的分析 | 第44-47页 |
·应力叠加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3 厚壁圆筒形超高压自增强容器优化设计 | 第50-64页 |
·最优化设计方法简介 | 第50-51页 |
·概述 | 第50-51页 |
·最优化问题的实现 | 第51页 |
·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数学模型 | 第51页 |
·自增强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建立 | 第51-55页 |
·设计变量的选取 | 第52页 |
·约束条件的确定 | 第52-54页 |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54-55页 |
·MATLAB/GUI开发和程序介绍 | 第55-62页 |
·MATLAB/GUI概述 | 第55页 |
·MATLAB/GUI开发的一般步骤 | 第55-56页 |
·程序的功能介绍 | 第56-61页 |
·实例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4 基于有限元法的超高压自增强容器分析 | 第64-94页 |
·超高压自增强容器有限元法计算方法 | 第64-72页 |
·有限元的基本方法 | 第64-65页 |
·厚壁圆筒形容器有限元法 | 第65-72页 |
·基于ANSYS的厚壁圆筒形自增强容器的有限元分析 | 第72-86页 |
·ANSYS软件介绍 | 第72-73页 |
·有限元分析的前处理 | 第73-75页 |
·未作自增强处理的反应器 | 第75-78页 |
·作自增强处理的反应器 | 第78-81页 |
·反应器温度应力 | 第81-84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比较分析 | 第86-93页 |
·比较分析 | 第86-92页 |
·数据拟合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总结 | 第94-95页 |
·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