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11页 |
1.1.1 温室效应与 CO_2排放 | 第8-9页 |
1.1.2 碳捕集、利用及埋存技术 | 第9-11页 |
1.1.3 化学吸收法捕集 CO_2 | 第11页 |
1.2 氨法捕集 CO_2技术 | 第11-14页 |
1.2.1 化学原理 | 第12页 |
1.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3 氨逃逸问题 | 第14页 |
1.3 氨解吸(逃逸)传质理论 | 第14-17页 |
1.3.1 氨解吸过程 | 第14-15页 |
1.3.2 影响氨解吸速率的因素 | 第15-17页 |
1.4 氨的测量方法与技术 | 第17页 |
1.5 课题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17-18页 |
1.6 课题来源 | 第18-19页 |
第2章 测试方法与实验系统 | 第19-29页 |
2.1 氨测量技术 | 第19-20页 |
2.1.1 液相氨含量的测量及计算 | 第19-20页 |
2.1.2 气相氨含量的测量及计算 | 第20页 |
2.2 实验系统及实验过程 | 第20-23页 |
2.2.1 氨逃逸规律实验 | 第21-22页 |
2.2.2 逃逸氨控制实验 | 第22-23页 |
2.3 相关参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2.4 测试方法误差分析 | 第24-26页 |
2.5 实验仪器及化学品 | 第26-28页 |
2.5.1 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 | 第26-27页 |
2.5.2 试验用化学品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氨逃逸规律研究 | 第29-41页 |
3.1 不同液相条件下的氨逃逸规律 | 第29-35页 |
3.1.1 吸收液氨浓度对氨逃逸的影响 | 第29-32页 |
3.1.2 吸收液温度对氨逃逸的影响 | 第32-35页 |
3.2 不同气相条件下的氨逃逸规律 | 第35-39页 |
3.2.1 烟气体积流率对氨逃逸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2 烟气 CO_2组分对氨逃逸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 推荐工况下氨逃逸量的估算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氨逃逸控制方法研究 | 第41-51页 |
4.1 有机添加剂对氨逃逸的控制效果 | 第41-45页 |
4.1.1 添加乙醇控制氨逃逸实验 | 第41-43页 |
4.1.2 添加一乙醇胺(MEA)控制氨逃逸实验 | 第43-45页 |
4.2 捕集装置对氨逃逸的控制效果 | 第45-49页 |
4.2.1 水洗捕集逃逸氨实验 | 第45-46页 |
4.2.2 低 pH 值溶液捕集逃逸氨实验 | 第46-48页 |
4.2.3 增加捕集单元捕集逃逸氨实验 | 第48-49页 |
4.3 推荐工况下联用添加剂及捕集装置可达到的预期效果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