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海水淡化技术与应用概述 | 第11-15页 |
1.1.1 多级闪蒸( MSF ) | 第11-12页 |
1.1.2 低温多效蒸馏(LT-MED) | 第12-13页 |
1.1.3 膜法海水淡化(Membrane Technology) | 第13-15页 |
1.2 正向渗透(Forward Osmosis)膜处理技术 | 第15-25页 |
1.2.1 正向渗透的渗透原理 | 第15-16页 |
1.2.2 正向渗透工艺流程 | 第16-17页 |
1.2.3 正向渗透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 第17-18页 |
1.2.4 正向渗透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 第18-25页 |
1.3 课题的提出 | 第25-27页 |
1.3.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7-32页 |
2.1 正向渗透反应装置与工作流程 | 第27-28页 |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8页 |
2.3 膜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 第28-29页 |
2.3.1 水通量的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2.3.2 盐通量的测定方法 | 第29页 |
2.4 截留率的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2.5 正向渗透膜结构形貌特性表征 | 第30-32页 |
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分析 | 第30页 |
2.5.2 原子力显微镜( AFM )分析 | 第30-32页 |
第3章 正向渗透去除金属离子和脱盐效果 | 第32-4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正向渗透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 | 第32-33页 |
3.3 正向渗透对含铁含锰水的处理应用 | 第33-34页 |
3.4 正向渗透对苦咸水的处理应用 | 第34-36页 |
3.5 正向渗透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 第36-38页 |
3.6 正向渗透膜的表征 | 第38-39页 |
3.6.1 正向渗透膜的 SEM 表征 | 第38-39页 |
3.6.2 正向渗透膜的 AFM 表征 | 第3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浓差极化对于正向渗透的影响及其控制 | 第40-57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正向渗透过程中产生浓差极化的原因 | 第40-41页 |
4.3 浓差极化对水通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4.3.1 AL-DS 模式下浓差极化的特点 | 第41-42页 |
4.3.2 AL-FS 模式下浓差极化的特点 | 第42-43页 |
4.4 浓差极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4.4.1 浓差极化的基本原理 | 第43-46页 |
4.4.2 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4.5 对浓差极化的控制 | 第50-53页 |
4.5.1 内部浓差极化( ICP )的控制与削弱 | 第50-51页 |
4.5.2 外部浓差极化( ECP )的控制与削弱 | 第51-53页 |
4.6 膜两侧相同浓度时的渗透过程 | 第53-5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温差极化对于正向渗透的影响 | 第57-70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温度对于正向渗透过程中的作用 | 第57-63页 |
5.2.1 反应条件 | 第57-58页 |
5.2.2 温度对于水通量的影响 | 第58-62页 |
5.2.3 温度对于盐通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5.3 正向渗透中的热传递过程 | 第63-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