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7页 |
1.2.1 动能弹体侵彻混凝土靶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17-19页 |
1.2.2 关于刻槽弹体侵彻混凝土靶的研究综述 | 第19-2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第2章 考虑剪胀效应的混凝土空腔膨胀理论 | 第30-60页 |
2.1 空腔膨胀分区及基本方程 | 第30-31页 |
2.2 动态球形空腔膨胀理论 | 第31-45页 |
2.2.1 空腔膨胀理论推导 | 第32-40页 |
2.2.2 空腔表面径向应力计算结果 | 第40-41页 |
2.2.3 刚性弹体侵彻计算等式的验证比较 | 第41-43页 |
2.2.4 混凝土材料强度参数对刚性弹体侵彻深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2.3 动态柱形空腔膨胀理论 | 第45-57页 |
2.3.1 空腔膨胀理论推导 | 第45-53页 |
2.3.2 空腔膨胀数值计算结果 | 第53-55页 |
2.3.3 卵形弹体头部受力方程 | 第55-56页 |
2.3.4 尖卵形弹体侵深及加速度计算 | 第56-5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3章 刻槽弹体侵彻混凝土受力模型研究 | 第60-74页 |
3.1 刻槽弹体侵彻混凝土实验介绍 | 第60-62页 |
3.2 刻槽弹体侵彻混凝土受力模型 | 第62-65页 |
3.2.1 低速花瓣形受力模型 | 第62-63页 |
3.2.2 高速圆孔形受力模型 | 第63-65页 |
3.3 刻槽弹侵深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65-67页 |
3.3.1 刻槽弹低速花瓣形侵彻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65-66页 |
3.3.2 刻槽弹高速圆孔形侵彻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66-67页 |
3.4 刻槽弹体结构参数对侵深的影响规律 | 第67-71页 |
3.4.1 弹体结构参数计算 | 第67-69页 |
3.4.2 不同结构弹体侵深计算 | 第69-7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第4章 变截面弹体侵彻典型硬目标动态结构响应研究 | 第74-102页 |
4.1 变截面弹体结构响应理论分析 | 第74-78页 |
4.1.1 刻槽弹体结构元素计算 | 第74-75页 |
4.1.2 刻槽弹体弹身各个位置处的剪力和弯矩 | 第75-76页 |
4.1.3 刻槽弹体弹身各个位置处的屈服函数 | 第76-78页 |
4.2 变截面弹体结构响应数值实验研究 | 第78-96页 |
4.2.1 数值实验模型参数确定 | 第80-83页 |
4.2.2 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结构广义载荷计算 | 第83-90页 |
4.2.3 基于刚塑性理论弹体屈服函数研究 | 第90-96页 |
4.3 弹体斜侵彻混凝土结构响应研究 | 第96-9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9-102页 |
第5章 典型异形结构弹体非正侵彻半无限靶弹道预测 | 第102-122页 |
5.1 弹体侵彻的二维运动分析 | 第102-107页 |
5.1.1 弹体表面离散化 | 第102-105页 |
5.1.2 弹靶分离-再接触效应 | 第105-106页 |
5.1.3 非正侵彻弹道计算程序 | 第106-107页 |
5.2 侵彻弹道实验 | 第107-112页 |
5.2.1 弹体参数 | 第108页 |
5.2.2 靶体参数 | 第108-109页 |
5.2.3 发射与测试 | 第109-110页 |
5.2.4 实验结果 | 第110-112页 |
5.3 模型验证 | 第112-114页 |
5.3.1 理论值和实验值比较 | 第112-113页 |
5.3.2 最小接近角对弹道偏转影响规律 | 第113-114页 |
5.4 不同结构弹体弹道偏转研究 | 第114-121页 |
5.4.1 半锥角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5.4.2 刻槽半径的影响 | 第117-119页 |
5.4.3 倾角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5.4.4 攻角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22-123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6.3 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