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离子液体中钒酸铁基材料的设计及其增强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4页
    1.1 前言第12-15页
        1.1.1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第12页
        1.1.2 传统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技术弊端第12-14页
        1.1.3 高级氧化技术第14-15页
    1.2 光催化技术及其在水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第15-24页
        1.2.1 半导体光催化原理第15-16页
        1.2.2 半导体材料性能增强的方法和途径第16-22页
        1.2.3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第22-24页
    1.3 一维钒酸盐类半导体研究进展第24-30页
        1.3.1 一维钒酸盐类催化剂研究现状第24-25页
        1.3.2 钒酸铁的结构性能及其研究进展第25-27页
        1.3.3 钒酸铁的制备方法第27-30页
    1.4 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第30-32页
    1.5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2-34页
第二章 离子液体中介孔FeVO_4纳米棒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4-54页
    2.1 引言第34-35页
    2.2 实验部分第35-38页
        2.2.1 实验仪器第35-36页
        2.2.2 实验试剂第36页
        2.2.3 样品制备第36-37页
        2.2.4 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7页
        2.2.5 电化学阻抗性能研究第37-3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8-52页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8-39页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39-40页
        2.3.3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40页
        2.3.4 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能谱(EDS)分析第40-42页
        2.3.5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第42-43页
        2.3.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分析第43-44页
        2.3.7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EIS)第44-45页
        2.3.8 光催化活性分析第45-47页
        2.3.9 活性物种分析第47-48页
        2.3.10 循环稳定性分析第48-49页
        2.3.11 光催化降解机理分析第49-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三章 g-C_3N_4/FeVO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4-70页
    3.1 引言第54-55页
    3.2 实验部分第55-57页
        3.2.1 实验仪器第55-56页
        3.2.2 实验试剂第56页
        3.2.3 样品制备第56-57页
        3.2.4 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7页
        3.2.5 电化学阻抗性能研究第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69页
        3.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57-58页
        3.3.2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58-59页
        3.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59-61页
        3.3.4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第61页
        3.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分析第61-62页
        3.3.6 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第62-63页
        3.3.7 荧光光谱(PL)分析第63-64页
        3.3.8 光催化活性分析第64-66页
        3.3.9 活性物种分析第66页
        3.3.10 循环稳定性分析第66-68页
        3.3.11 光催化降解机理分析第68-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Ag_3VO_4/FeVO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70-84页
    4.1 引言第70页
    4.2 实验部分第70-72页
        4.2.1 实验仪器第70-71页
        4.2.2 实验试剂第71-72页
        4.2.3 样品制备第72页
        4.2.4 光催化性能研究第7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2-82页
        4.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72-73页
        4.3.2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73-74页
        4.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74-76页
        4.3.4 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分析第76-77页
        4.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分析第77页
        4.3.6 荧光光谱(PL)分析第77-78页
        4.3.7 光催化活性分析第78-80页
        4.3.8 活性物种分析第80页
        4.3.9 循环稳定性分析第80-81页
        4.3.10 光催化降解机理分析第81-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5.1 结论第84-85页
    5.2 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7页
致谢第97-9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嗅觉可视化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鸡肉中假单胞菌快速识别研究
下一篇:新型碳基材料载铂电催化甲醇氧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