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鸡肉中的致腐菌 | 第11页 |
1.2 假单胞菌的检测方法 | 第11-15页 |
1.2.1 常规检测方法 | 第12页 |
1.2.2 无损检测方法 | 第12-15页 |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鸡肉中致腐菌的筛选鉴定 | 第17-23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2.2.1 肉样准备 | 第17页 |
2.2.2 致腐菌的筛选 | 第17-18页 |
2.2.3 致腐菌的鉴定 | 第18-1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2.3.1 致腐菌的筛选鉴定结果 | 第19-21页 |
2.3.2 假单胞菌属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嗅觉可视化技术的鸡肉中假单胞菌快速鉴别 | 第23-37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3.2.1 菌液样本的制备 | 第23-24页 |
3.2.2 嗅觉可视化装备 | 第24-26页 |
3.2.3 嗅觉可视化数据采集 | 第26页 |
3.3 试验数据的处理 | 第26-29页 |
3.3.1 试验数据的处理步骤 | 第26-27页 |
3.3.2 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27-29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3.4.1 反应时间和温度的优化 | 第29-31页 |
3.4.2 主成分分析 | 第31-32页 |
3.4.3 模型建立与结果 | 第32-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鸡肉中假单胞菌快速鉴别 | 第37-47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4.2.1 菌液样本的制备 | 第37页 |
4.2.2 近红外光谱数据采集 | 第37-38页 |
4.2.3 试验数据的处理 | 第38-3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4.3.1 光谱预处理结果 | 第39页 |
4.3.2 主成分分析 | 第39-40页 |
4.3.3 模型建立与结果 | 第40-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基于嗅觉可视化和近红外光谱信息融合技术的鸡肉中假单胞菌快速鉴别 | 第47-53页 |
5.1 引言 | 第47-48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5.2.1 菌液样本的制备 | 第48页 |
5.2.2 试验数据的采集 | 第48页 |
5.2.3 试验数据的处理 | 第48-49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5.3.1 主成分数的确定 | 第49页 |
5.3.2 融合模型建立与结果 | 第49-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