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不同种植结构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农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 第12页 |
1.2.2 国内农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 第12-14页 |
1.3 民勤县农业发展的概况 | 第14-19页 |
1.3.1 地理位置 | 第14-15页 |
1.3.2 气候条件 | 第15页 |
1.3.3 灌溉条件 | 第15-16页 |
1.3.4 劳动力状况 | 第16-17页 |
1.3.5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7页 |
1.3.6 农业产值状况 | 第17-19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2.1.1 研究乡镇的选取 | 第21-22页 |
2.1.2 研究乡镇的概况 | 第2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2.2.1 问卷设计 | 第22-23页 |
2.2.2 分层随机抽样 | 第23-24页 |
2.2.3 土样有机碳的检测 | 第24-25页 |
2.2.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不同种植结构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26-35页 |
3.1 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2 投入产出分析 | 第27-35页 |
3.2.1 传统粮食作物种植模式的投入产出分析 | 第27-29页 |
3.2.2 粮经二元种植模式的投入产出分析 | 第29-30页 |
3.2.3 粮改饲种植模式的投入产出分析 | 第30-32页 |
3.2.4 三种模式的投入产出对比分析 | 第32-35页 |
第四章 不同种植结构的生态效益分析 | 第35-41页 |
4.1 土壤有机碳的对比 | 第35-36页 |
4.2 作物的绿期和植被覆盖 | 第36-37页 |
4.3 土壤肥力评价 | 第37-39页 |
4.4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组织形式分析 | 第41-45页 |
5.1 传统农民合作社 | 第41-42页 |
5.2 新型农民合作社 | 第42-44页 |
5.2.1 农户对新型农民合作社的了解程度 | 第42页 |
5.2.2 农户加入新型农民合作社的意愿 | 第42-43页 |
5.2.3 农户希望新型农民合作社提供的服务 | 第43-44页 |
5.3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5-4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5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