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1章 滥用民事诉讼权利的界定 | 第9-21页 |
1.1 关于滥用民事诉讼权利的不同学术观点 | 第9-10页 |
1.2 滥用民事诉讼权利的内涵 | 第10-14页 |
1.2.1 滥用民事诉权 | 第10-13页 |
1.2.2 滥用一般民事诉讼权利的行为 | 第13-14页 |
1.3 滥用民事诉讼权利的基本特征 | 第14-21页 |
1.3.1 滥用者为任意诉讼参与人 | 第15-17页 |
1.3.2 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 | 第17-18页 |
1.3.3 诉讼权利的运用背离了权利设置的目的 | 第18-19页 |
1.3.4 滥用民事诉讼权利的行为具有多重危害性 | 第19-21页 |
第2章 我国对滥用民事诉讼权利的法律规制 | 第21-28页 |
2.1 主要规制措施 | 第21-25页 |
2.1.1 确立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 第21页 |
2.1.2 建立否定滥用诉讼权利行为的效力制度 | 第21-23页 |
2.1.3 设置诉讼强制措施 | 第23页 |
2.1.4 设置损失赔偿条款 | 第23-24页 |
2.1.5 设置刑事处罚 | 第24页 |
2.1.6 赋予当事人及第三人救济权 | 第24-25页 |
2.1.7 发挥诉讼费用抑制作用 | 第25页 |
2.2 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2.2.1 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制度支撑 | 第25-26页 |
2.2.2 程序性救济不能弥补受害人的损失 | 第26页 |
2.2.3 既有制裁措施功效有限 | 第26页 |
2.2.4 诉讼费用制度失之合理 | 第26-28页 |
第3章 域外司法中的滥诉规制制度之借鉴 | 第28-35页 |
3.1 程序法上的规制措施 | 第28-32页 |
3.1.1 金钱性制裁 | 第28-29页 |
3.1.2 程序利益制裁 | 第29-30页 |
3.1.3 其他规制措施 | 第30-32页 |
3.2 实体法上设置立滥诉损害赔偿之诉 | 第32-35页 |
3.2.1 滥诉损害赔偿之诉的立法体例 | 第32-33页 |
3.2.2 滥诉损害赔偿之诉的特点 | 第33-35页 |
第4章 我国滥用民事诉讼权利规制制度的构建 | 第35-44页 |
4.1 完善既有的规制举措 | 第35-37页 |
4.1.1 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 第35页 |
4.1.2 将训诫、罚款、拘留作为重要的制裁手段予以完善 | 第35-36页 |
4.1.3 完善诉讼费用遏制滥用诉讼权利的功能 | 第36-37页 |
4.2 建立新的规制措施 | 第37-40页 |
4.2.1 宣告诉讼行为无效制度 | 第37页 |
4.2.2 建立上诉许可机制 | 第37-39页 |
4.2.3 建立滥诉损害赔偿制度 | 第39页 |
4.2.4 建立法律职业人员滥诉行为通告制度 | 第39-40页 |
4.3 完善规制滥用诉讼权利配套制度 | 第40-44页 |
4.3.1 滥诉规制应当因人而异 | 第40-41页 |
4.3.2 滥诉规制应当给予“滥诉者”相应的救济 | 第41-42页 |
4.3.3 滥诉规制要求加强对法官的职业规范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