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光照环境变化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孢子体和配子体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适应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引言第9-17页
   ·研究背景第9-11页
   ·相关研究进展第11-16页
     ·植物光合特征的研究第11-13页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第13-14页
     ·蕨类植物对不同光照环境的响应和适应策略研究第14-1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页
   ·拟解决科学问题第16-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3页
   ·实验材料的获得与培育第17页
     ·蜈蚣草孢子体第17页
     ·蜈蚣草配子体第17页
   ·实验材料处理第17-19页
     ·蜈蚣草配子体四个发育阶段光合作用能力研究及不同光照环境对其孢子萌发的影响第17-18页
     ·光照生境变化对蜈蚣草孢子体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适应第18-19页
     ·强光处理对蜈蚣草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光抑制程度的比较第19页
   ·实验方法第19-21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19-21页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第21页
     ·比叶重(LMA)的测定第21页
     ·配子体不同发育阶段形态和发育进程的观察第21页
     ·孢子萌发率的统计第21页
   ·数据分析第21-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48页
   ·蜈蚣草配子体四个发育阶段光合作用能力研究及不同光照环境对其的影响第23-31页
     ·蜈蚣草配子体四个发育时期形态发育特征和进程观察第23-24页
     ·蜈蚣草配子体四个发育阶段光合作用能力的比较第24-29页
     ·黑暗对蜈蚣草孢子萌发时间和萌发率的影响第29页
     ·光周期对蜈蚣草孢子萌发时间和萌发率的影响第29-31页
   ·光照环境变化对蜈蚣草孢子体光合作用能力的影响及其适应第31-44页
     ·全光照生境的蜈蚣草孢子体遮荫后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第31-37页
     ·遮荫生境的蜈蚣草孢子体转入全光照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第37-42页
     ·全光照和遮荫处理的蜈蚣草孢子体光合色素含量、比叶重的比较第42-44页
   ·蜈蚣草孢子体和配子体光合作用能力的比较第44-48页
     ·PSII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的比较第44页
     ·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同化速率的比较第44-45页
     ·荧光动力学和淬灭分析的比较第45-47页
     ·强光对蜈蚣草孢子体和配子体Fv/Fm值的影响第47-48页
4 讨论第48-52页
   ·蜈蚣草配子体对光照环境的需求特点第48-49页
   ·蜈蚣草孢子体对光照环境的需求特点第49-51页
   ·蜈蚣草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对光需求的差异第51-52页
5 结论第52-53页
附录第53-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强增加对对马耳蕨孢子体和配子体光合作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研究
下一篇:3D复原应用于古生物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