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植物营养、代谢与呼吸论文--光合作用、碳素同化作用论文

光强增加对对马耳蕨孢子体和配子体光合作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1 引言第9-16页
   ·相关研究进展第10-15页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特征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与植物对光强的适应第11-14页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评价植物逆境胁迫中的运用第14-15页
   ·目的与意义第15页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15-1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6-21页
   ·实验材料第16页
   ·实验材料处理第16页
   ·实验测定与分析方法第16-21页
     ·孢子萌发及观测第16-17页
     ·叶绿素含量的提取测定第17页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第17页
     ·样品淬灭诱导曲线的测定第17页
     ·样品qN弛豫动力学测定方法第17-18页
     ·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的测定第18页
     ·短时强光光抑制恢复的测定第18页
     ·叶绿素荧光特性日变化测定第18-19页
     ·总黄酮含量的提取测定第19页
     ·外源黄酮对光抑制的减缓作用第19页
     ·气体交换日变化的测定第19页
     ·数据分析第19-2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1-59页
   ·对马耳蕨配子体发育过程光合生理特征及光适应机理第21-29页
     ·配子体形成过程各荧光参数随发育时间的变化第21-24页
     ·配子体发育过程热耗散能力的变化第24-25页
     ·配子体发育过程抗光抑制恢复能力的变化第25-26页
     ·配子体发育不同阶段对光强的响应特征第26-28页
     ·小结第28-29页
   ·生境光强增加对对马耳蕨孢子体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9-40页
     ·生境光强增加对马耳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9页
     ·生境光强增加对对马耳蕨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对马耳蕨光系统Ⅱ(PSⅡ)对生境光强增加的响应第30-31页
     ·光增加对对马耳蕨荧光诱导的影响及淬灭分析第31-33页
     ·生境光强增加对对马耳蕨叶片qN淬灭的影响第33-34页
     ·光强增加对对马耳蕨光合-光响应曲线的影响第34-36页
     ·两种生境对马耳蕨光抑制恢复能力比较第36页
     ·光合作用日变化第36-40页
     ·小结第40页
   ·对马耳蕨孢子体和配子体光合特征及光适应分析第40-45页
     ·孢子体和配子基本叶绿素荧光基本参数分析第40-41页
     ·孢子体和配子体光合色素成分分析第41-43页
     ·孢子体和配子体非光化学淬灭特征分析第43页
     ·光合光响应曲线第43-44页
     ·对马耳蕨孢子体和配子体抗光抑制恢复比较第44-45页
     ·小结第45页
   ·外源黄酮处理对光抑制的减弱作用第45-53页
     ·对PSⅡ反应中心的影响第45-47页
     ·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第47-48页
     ·对体内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第48页
     ·外源黄酮处理对光合-光响应的影响第48-49页
     ·对光抑制的缓解作用第49-51页
     ·小结第51-53页
   ·讨论第53-59页
     ·配子体发育过程光合特性及对光强的适应对策第53页
     ·光强增加对对马耳蕨孢子体光合作用的影响第53-54页
     ·光强增加对对马耳蕨孢子体和配子体影响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光适应差异第54-55页
     ·对马耳蕨孢子体对光强的响应及适应对策第55-58页
     ·外源黄酮处理对植物光抑制缓解作用第58-59页
4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发表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阳市技术改造项目综合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
下一篇:光照环境变化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孢子体和配子体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