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8页 |
1.1 多酸简介 | 第8-14页 |
1.1.1 多酸化学发展简史 | 第8-9页 |
1.1.2 杂多酸结构及其性质 | 第9-11页 |
1.1.3 多酸催化酯化反应 | 第11-14页 |
1.2 瓜环化学简介 | 第14-18页 |
1.2.1 瓜环简介 | 第14-15页 |
1.2.2 瓜环的主客体作用 | 第15-16页 |
1.2.3 瓜环的“外壁作用” | 第16-18页 |
1.3 瓜环与多酸研究进展 | 第18-26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26-28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瓜环–Keggin型杂多酸自组装体的制备以及表征 | 第28-40页 |
2.1 实验目的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2.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8-29页 |
2.2.2 系列Q[n]–HPAs自组装体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实验表征方法 | 第29-30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3.1 系列Q[n]–HPAs自组装体制备 | 第30-32页 |
2.3.2 系列Q[n]–HPAs自组装体表征 | 第32-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瓜环Q[n]与Keggin型杂多酸超分子自组装催化乙酸乙酯合成 | 第40-54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40-41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3.3.1 产物成分分析 | 第43-44页 |
3.3.2 Q[6]–HPAs催化剂对乙酸乙酯合成反应的影响 | 第44-47页 |
3.3.3 Q[8]–HPAs对乙酸乙酯催化作用的影响 | 第47-50页 |
3.3.4 催化剂的回收与重复利用 | 第50-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Q[5]-N_6Mo_7自组装体对稀土离子的捕集与回收 | 第54-63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4.2.1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4-55页 |
4.2.2 实验路线 | 第55-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4.3.1 Q[5]-N_6Mo_7自组装体表征 | 第56-57页 |
4.3.2 Q[5]-Ln~(3+)-N_6Mo_7固体的表征 | 第57-58页 |
4.3.3 沉淀1的表征 | 第58-60页 |
4.3.4 滤液1的表征 | 第60页 |
4.3.5 沉淀2的表征 | 第60-62页 |
4.3.6 稀土离子的回收与重复利用 | 第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6页 |
附录Ⅰ | 第76-77页 |
附录Ⅱ | 第77-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