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 第10-13页 |
| 1.2.2 毫米波信道模型 | 第13-14页 |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毫米波信道建模及仿真方法 | 第17-27页 |
| 2.1 无线信道建模及仿真方法 | 第17-19页 |
| 2.1.1 无线信道特性 | 第17-18页 |
| 2.1.2 电磁波传播途径 | 第18-19页 |
| 2.2 毫米波信道特性及现有标准 | 第19-26页 |
| 2.2.1 毫米波信道特性 | 第20-21页 |
| 2.2.2 IEEE 802.15.3c信道模型 | 第21-24页 |
| 2.2.3 IEEE 802.11ad信道模型 | 第24-26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毫米波三维信道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27-39页 |
| 3.1 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 3.2 模块化设计原则 | 第28页 |
| 3.3 实现仿真平台的关键技术 | 第28-30页 |
| 3.3.1 OpenGL | 第28-29页 |
| 3.3.2 MFC | 第29页 |
| 3.3.3 三维场景建模 | 第29-30页 |
| 3.4 平台主要模块 | 第30-34页 |
| 3.4.1 场景读取处理模块 | 第30页 |
| 3.4.2 场景绘制模块 | 第30-31页 |
| 3.4.3 路径计算模块 | 第31-32页 |
| 3.4.4 能量渲染模块 | 第32-33页 |
| 3.4.5 阻断概率计算模块 | 第33-34页 |
| 3.5 仿真平台效果展示 | 第34-38页 |
| 3.5.1 单发单收 | 第34-35页 |
| 3.5.2 单发多收 | 第35-36页 |
| 3.5.3 多发多收 | 第36-37页 |
| 3.5.4 结果输出 | 第37-38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毫米波信道建模与仿真 | 第39-58页 |
| 4.1 室内毫米波信道建模 | 第39-47页 |
| 4.1.1 IEEE 802.11ad中的动态人体阻挡模型 | 第39-42页 |
| 4.1.2 随机行走模型的建模及优化 | 第42-47页 |
| 4.1.3 改进模型的MAC层仿真 | 第47页 |
| 4.2 室外毫米波信道建模 | 第47-51页 |
| 4.2.1 空间泊松点过程 | 第47-48页 |
| 4.2.2 空间模型 | 第48-49页 |
| 4.2.3 阻挡概率 | 第49-50页 |
| 4.2.4 基于空间因素的阻挡概率模型 | 第50-51页 |
| 4.3 毫米波信道仿真与分析 | 第51-57页 |
| 4.3.1 室内毫米波信道仿真与分析 | 第51-55页 |
| 4.3.2 室外毫米波信道仿真与分析 | 第55-5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8页 |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