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页 |
·论文结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数据包捕获与Linux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2-34页 |
·网络数据包捕获技术研究 | 第12-22页 |
·网络数据包捕获原理 | 第12页 |
·BPF 包过滤机制 | 第12-15页 |
·数据链路提供者接口 | 第15-16页 |
·SOCK_PACKET:Linux 系统中的套接字 | 第16页 |
·影响数据捕获性能的因素 | 第16-17页 |
·NAPI | 第17页 |
·零拷贝技术 | 第17-18页 |
·TOE(TCP Offload Engine)技术 | 第18页 |
·Libpcap 简介 | 第18-22页 |
·Linux | 第22-33页 |
·内核模块 | 第22-23页 |
·网卡驱动 | 第23-24页 |
·Linux 内核编程相关知识 | 第24-33页 |
·嵌入式系统简介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嵌入式网络数据包捕获系统系统需求 | 第34-44页 |
·基于嵌入式的网络信息监视和审计系统简介 | 第34-40页 |
·基于嵌入式的网络信息监视和审计系统的运行平台 | 第34-36页 |
·基于嵌入式的网络信息监视和审计系统功能 | 第36-37页 |
·嵌入式网络信息审计网络拓扑图 | 第37-40页 |
·嵌入式网络数据包捕获需求描述 | 第40-41页 |
·嵌入式网络数据包捕获总体描述 | 第40页 |
·嵌入式网络数据包捕获功能模块逻辑结构 | 第40-41页 |
·嵌入式网络数据包捕获数据流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网络数据包捕获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4-70页 |
·数据包的存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59页 |
·缓冲区管理模块数据结构的设计 | 第45-50页 |
·捕获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52页 |
·存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53页 |
·包过滤与回收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3-55页 |
·设备控制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 第55-59页 |
·数据接收模块的实现 | 第59-61页 |
·对网卡驱动程序的修改 | 第60-61页 |
·应用程序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65页 |
·应用程序接口的数据结构 | 第62-63页 |
·应用程序接口的工作流程 | 第63-65页 |
·嵌入式网路数据包捕获系统搭建 | 第65-69页 |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 第65页 |
·系统软件平台的搭建 | 第65-66页 |
·交叉编译Libpcap 函数库 | 第66-67页 |
·QPCAP 模块的编译与加载 | 第67-68页 |
·接收模块的编译与加载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第70-78页 |
·功能测试 | 第70-72页 |
·测试的网络环境 | 第70-71页 |
·实验设备与软件环境 | 第71页 |
·测试方案 | 第71页 |
·测试结果 | 第71-72页 |
·性能测试 | 第72-77页 |
·测试网络环境 | 第72-73页 |
·实验设备与软件环境 | 第73页 |
·测试方案 | 第73页 |
·嵌入式数据包捕获系统捕获测试结果 | 第73-74页 |
·与传统libpcap 的性能对比 | 第74-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资料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