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仿生学论文--生物信息论论文

血吸虫EST数据分析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9-20页
    1.1 生物信息学及其产生第9页
    1.2 生物信息学研究内容第9-13页
        1.2.1 生物分子数据的收集与管理第10页
        1.2.2 数据库搜索及序列比对第10-11页
        1.2.3 基因组序列分析第11-12页
        1.2.4 基因表达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第12页
        1.2.5 蛋白质结构预测第12-13页
    1.3 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3-14页
        1.3.1 建立生物数据库第13页
        1.3.2 数据库检索第13页
        1.3.3 序列分析第13页
        1.3.4 统计模型第13页
        1.3.5 算法第13-14页
    1.4 Perl、Bioperl 与生物信息学第14-15页
        1.4.1 Perl 简介第14页
        1.4.2 Bioperl 简介第14-15页
    1.5 表达序列标签(EST)的研究进展第15-19页
        1.5.1 EST 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第15-17页
            1.5.1.1 EST 技术的形成第16页
            1.5.1.2 EST 数据库的建立第16-17页
            1.5.1.3 EST 序列的分析第17页
        1.5.2 EST 技术与功能基因组学第17页
        1.5.3 EST 技术与比较基因组学第17-18页
        1.5.4 EST 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第18页
        1.5.5 EST 技术的不足之处第18-19页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日本血吸虫数据分析体系的构建第20-30页
    2.1 体系的总体设计第20-21页
     2.2 EST 序列聚类拼接体系的构建第21-24页
        2.2.1 软件包的获取以及安装第21页
        2.2.2 序列生成过程及相应的处理设置第21-23页
            2.2.2.1 原始序列文件的读取第21-22页
            2.2.2.2 文件的预处理第22-23页
        2.2.3 序列文件的载体屏蔽第23页
        2.2.4 序列的聚类拼接第23-24页
    2.3 本地化BLAST 系统的构建第24-26页
        2.3.1 BLAST 软件的获得和安装第24-25页
            2.3.1.1 数据库格式化第25页
        2.3.2 命令行方式本地化BLAST 系统的使用第25-26页
    2.4 Gene Ontology 的方法建立和分析第26-27页
        2.4.1 GO 分类的策略和方法第26-27页
    2.5 Interpro Domain 平台的建立第27页
    2.6 ORF 预测第27-28页
        2.6.1 ORF 预测策略和方法第28页
    2.7 EST 序列数据分析平台特点第28-30页
第三章 血吸虫转录组数据的分析结果第30-49页
    3.1 血吸虫的生活周期第30-31页
    3.2 血吸虫转录组的研究现状第31-32页
    3.3 日本血吸虫转录组数据的研究第32-45页
        3.3.1 研究基本策略内容和意义第32页
        3.3.2 EST 及EST 拼接结果分析第32-33页
        3.3.3 拼接序列同源性比对的基本情况第33-36页
        3.3.4 拼接序列Interpro Domain 分析结果第36-42页
        3.3.5 血吸虫全长基因分析第42-43页
        3.3.6 血吸虫基因功能预测第43-45页
    3.4 血吸虫数据库平台网站建设第45-49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区教育现代化中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管理方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市卢湾区为例
下一篇:血必净联合激素对大鼠百草枯中毒急、慢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