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各种汽车用高强钢的性质及应用领域 | 第13-18页 |
1.2.1 汽车用高强钢的分类及特点 | 第13-17页 |
1.2.2 双相钢的自身特点及应用 | 第17-18页 |
1.3 DP 高强钢高速变形行为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1 DP 钢高速变形行为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3.2 DP 钢高速变形行为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数值模拟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材料高速碰撞领域的应用 | 第19-20页 |
1.5 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20-21页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DP780 高强钢板单向拉伸试验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准静态单向拉伸试验及其力学性能分析 | 第22-24页 |
2.2.1 准静态拉伸实验 | 第22-24页 |
2.2.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24页 |
2.3 动态拉伸试验及其力学性能分析 | 第24-30页 |
2.2.1 动态拉伸实验 | 第24-26页 |
2.2.2 动态拉伸条件下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 第26-30页 |
2.4 拉伸前后金相组织变化分析 | 第30-33页 |
2.4.1 DP780 在不同拉伸速度下的断口形貌比较 | 第31页 |
2.4.2 DP780 在不同拉伸速度下的金相比较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应变率相关本构方程 | 第34-47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弹塑性本构理论 | 第34-37页 |
3.2.1 各向同性弹性本构关系 | 第34-35页 |
3.2.2 经典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35-37页 |
3.3 常用的率相关材料本构方程研究 | 第37-39页 |
3.3.1 Johnson-Cook 本构模型 | 第37-38页 |
3.3.2 Zerilli-Amstrong 本构模型 | 第38-39页 |
3.4 基于J-C 简化模型的DP780 高强钢本构模型 | 第39-46页 |
3.4.1 各种拉伸速度下应变率数值的确定 | 第40-41页 |
3.4.2 J-C 简化本构模型的DP780 本构方程拟合 | 第41-42页 |
3.4.3 基于宏观冲击速度V 的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42-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DP780 高强钢率相关本构模型的程序实现及数值模拟 | 第47-72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应变率相关本构关系的程序实现 | 第48-53页 |
4.2.1 基于径向返回法的应力更新算法 | 第48-49页 |
4.2.2 用户子程序接口 | 第49-51页 |
4.2.3 用户材料子程序VUMAT 的主要参数 | 第51-52页 |
4.2.4 DP780 本构模型子程序的开发 | 第52-53页 |
4.3 DP780 本构模型子程序的验证 | 第53-58页 |
4.3.1 立方块的单向压缩实验的数值模拟 | 第53-56页 |
4.3.2 单向拉伸实验的数值模拟 | 第56-58页 |
4.4 DP780 高强钢板冲击碰撞性能数值模拟 | 第58-71页 |
4.4.1 薄壁直梁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4.4.2 应变率相关性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59-63页 |
4.4.3 应变率敏感系数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63-68页 |
4.4.4 等向硬化敏感系数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68-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 第72-7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1 J-C 简化模型材料子程序 | 第78-82页 |
附录2 基于冲击速度V 的本构模型材料子程序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