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FC网的互动电视系统设计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4-22页 |
1.1 互动电视的历史 | 第14页 |
1.2 互动电视的现状 | 第14-16页 |
1.3 国内互动电视发展情况 | 第16-17页 |
1.4 互动电视的主要业务 | 第17-18页 |
1.5 互动电视与IPTV 的对比 | 第18-19页 |
1.5.1 业务类型 | 第18-19页 |
1.5.2 技术体系 | 第19页 |
1.5.3 发展前景 | 第19页 |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互动电视关键技术 | 第22-42页 |
2.1 内容分发网CDN | 第22-27页 |
2.1.1 内容存储 | 第23-25页 |
2.1.2 内容分发 | 第25-26页 |
2.1.3 内容路由 | 第26-27页 |
2.1.4 内容管理 | 第27页 |
2.2 视频编解码技术 | 第27-36页 |
2.2.1 帧内压缩技术 | 第28-30页 |
2.2.2 帧间编码技术 | 第30-32页 |
2.2.3 主要的视频编码标准 | 第32-36页 |
2.3 流媒体传输技术 | 第36-40页 |
2.3.1 流媒体承载和控制协议 | 第36-39页 |
2.3.2 流媒体IP 流化和适配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基于HFC 网的互动电视系统 | 第42-69页 |
3.1 HFC 网络特点 | 第42-44页 |
3.1.1 拓扑结构 | 第42-43页 |
3.1.2 频谱规划 | 第43页 |
3.1.3 双向改造 | 第43-44页 |
3.2 接入方式 | 第44-49页 |
3.2.1 Cable Modem | 第45-46页 |
3.2.2 光纤+五类线 | 第46-47页 |
3.2.3 光纤+EoC | 第47页 |
3.2.4 IPQAM (EdgeQAM) | 第47-49页 |
3.3 HFC 互动电视系统 | 第49-62页 |
3.3.1 二合一模式 | 第49-50页 |
3.3.2 功能模块 | 第50-52页 |
3.3.3 层次结构 | 第52-53页 |
3.3.4 典型组网方式 | 第53-56页 |
3.3.5 接入网部署方式 | 第56-57页 |
3.3.6 频点规划 | 第57-58页 |
3.3.7 机顶盒与IPQAM 配对机制 | 第58-59页 |
3.3.8 IPQAM 资源管理 | 第59页 |
3.3.9 分布式资源管理 | 第59-61页 |
3.3.10 两级负载均衡 | 第61-62页 |
3.4 关键组件测试 | 第62-68页 |
3.4.1 测试方案 | 第62-63页 |
3.4.2 测试环境 | 第63-64页 |
3.4.3 测试软件 | 第64-65页 |
3.4.4 测试步骤 | 第65-66页 |
3.4.5 测试结果 | 第66-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互动电视系统的实现 | 第69-92页 |
4.1 无锡互动电视项目概述 | 第69页 |
4.2 网络部署 | 第69-72页 |
4.2.1 总前端 | 第71-72页 |
4.2.2 分前端 | 第72页 |
4.3 设备配置 | 第72-75页 |
4.3.1 视频服务器 | 第72-73页 |
4.3.2 存储 | 第73-74页 |
4.3.3 IPQAM | 第74-75页 |
4.3.4 EPG 服务器 | 第75页 |
4.4 用户使用流程 | 第75-77页 |
4.5 酒店方案 | 第77-80页 |
4.5.1 运营模式 | 第77-78页 |
4.5.2 特殊需求 | 第78-80页 |
4.6 EPG 系统压力测试 | 第80-91页 |
4.6.1 测试环境 | 第81-82页 |
4.6.2 测试方案 | 第82页 |
4.6.3 测试结果 | 第82-90页 |
4.6.4 测试统计分析 | 第90-91页 |
4.6.5 测试结论 | 第9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4页 |
缩写与术语 | 第94-95页 |
附录一 | 第95-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