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产业同构研究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 第11-12页 |
1.3 数据来源 | 第12页 |
1.4 主要观点 | 第12-13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33页 |
2.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 第13-16页 |
2.1.1 配第-克拉克定律 | 第13-14页 |
2.1.2 库茨涅兹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 第14页 |
2.1.3 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 | 第14-15页 |
2.1.4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 第15-16页 |
2.2 区域分工理论 | 第16-19页 |
2.2.1 区域分工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2.2.2 现有区域分工理论的局限性 | 第17-18页 |
2.2.3 区域分工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关系 | 第18-19页 |
2.3 国内外有关产业结构趋同理论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2.4 长三角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 | 第22-33页 |
2.4.1 产业同构现象的现状与问题 | 第23-25页 |
2.4.2 产业同构的成因研究 | 第25-29页 |
2.4.3 产业同构的影响研究 | 第29-30页 |
2.4.4 产业同构的对策措施 | 第30-33页 |
3 长三角产业同构的实证研究 | 第33-52页 |
3.1 长三角概况的介绍 | 第33-37页 |
3.1.1 长三角区域范围 | 第33-34页 |
3.1.2 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概览 | 第34页 |
3.1.3 长三角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 第34-36页 |
3.1.4 长三角两省一市的最新经济状况 | 第36-37页 |
3.2 长三角产业同构问题的认识 | 第37-39页 |
3.3 长三角产业结构演进态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39-43页 |
3.3.1 长三角产业结构演进态势分析 | 第39-42页 |
3.3.2 长三角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 | 第42-43页 |
3.4 长三角产业的差异性分析 | 第43-45页 |
3.5 长三角产业分工趋势分析 | 第45-49页 |
3.6 长三角产业分工基础与集群现象分析 | 第49-52页 |
4 长三角产业整合的思路与对策 | 第52-62页 |
4.1 长三角产业整合的战略地位 | 第52-53页 |
4.2 长三角产业整合的思路 | 第53-56页 |
4.2.1 处理好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 第53页 |
4.2.2 以一正两副三中心融入世界制造业体系 | 第53-54页 |
4.2.3 垂直与水平分工相结合 | 第54-55页 |
4.2.4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结合 | 第55-56页 |
4.2.5 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 第56页 |
4.3 长三角产业整合的对策 | 第56-62页 |
4.3.1 以产品资产为纽带组建超大型企业集团 | 第56-57页 |
4.3.2 加快钢铁汽车石化行业的跨地区重组 | 第57-58页 |
4.3.3 提高通讯医药精细化工行业集中度 | 第58页 |
4.3.4 提高上海的辐射程度 | 第58-59页 |
4.3.5 完善产业整合协调机制 | 第59-60页 |
4.3.6 构筑统一的要素市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