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硅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超重力硫酸沉淀法制备SiO2的连续化与干燥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CONTENTS第11-14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17页
    1.1 超细粉体的范畴第15页
    1.2 超细粉体的特性第15-16页
    1.3 超细粉体的现状和发展第16-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32页
    2.1 二氧化硅粉体的综述第17-26页
        2.1.1 二氧化硅粉体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第17-18页
        2.1.2 二氧化硅的生产方法第18-21页
            2.1.2.1 气相法第18-19页
            2.1.2.2 沉淀法第19-21页
        2.1.3 二氧化硅粉体的干燥方式第21-23页
        2.1.4 二氧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第23-25页
        2.1.5 二氧化硅粉体的用途第25页
        2.1.6 我国白炭黑生产现状第25-26页
    2.2 超重力技术简介第26-29页
        2.2.1 超重力技术的发展第26-27页
        2.2.2 超重力旋转床的性能特点第27-28页
        2.2.3 超重力技术的应用第28-29页
    2.3 超重力硫酸沉淀法间歇制备白炭黑粉体第29-31页
        2.3.1 间歇工艺制备白炭黑粉体第29-30页
        2.3.2 工艺过程影响因素第30-31页
    2.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1-32页
第三章 超重力硫酸沉淀法连续化制备SiO_2第32-50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旋转床的结构设计及连续化工艺流程图第32-35页
        3.2.1 超重力旋转床的结构设计第32-35页
        3.2.2 连续化工艺流程图第35页
    3.3 实验部分第35-37页
        3.3.1 实验药品第35-36页
        3.3.2 实验设备第36页
        3.3.3 实验步骤第36-37页
    3.4 表征方法第37-38页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44页
        3.5.1 红外光谱分析第38-39页
        3.5.2 透射电镜分析第39-41页
        3.5.3 BET比表面积和BJH孔径分布分析第41-42页
        3.5.4 DBP吸油值分析第42-43页
        3.5.5 单位时间生产能力的计算第43-44页
    3.6 连续化与间歇式实验结果的比较第44-46页
    3.7 工艺过程参数分析第46-49页
    3.8 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乙醇超临界技术制备疏水性白炭黑粉体第50-62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3页
        4.2.1 实验原料第50-51页
        4.2.2 乙醇超临界实验装置图第51页
        4.2.3 滤饼制备第51-52页
        4.2.4 滤饼的干燥第52-53页
        4.2.5 样品表征第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61页
        4.3.1 红外光谱分析第53-54页
        4.3.2 接触角分析第54-55页
        4.3.3 透射电镜分析第55-58页
        4.3.4 BET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58-60页
        4.3.5 DBP吸油值分析第60-61页
    4.4 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62-64页
    5.1 结论第62-63页
    5.2 建议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指导教师简介第69-70页
附件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氧化氯在中央集中空调消毒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用吸收—蒸馏工艺脱除丁烯水合尾气中杂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