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8-17页 |
1.1 连续媒体多点播放机制发展概况 | 第8-12页 |
1.1.1 连续媒体多点播放的特点 | 第8-9页 |
1.1.2 连续媒体多点播放的体系结构 | 第9-10页 |
1.1.3 单流多播机制及其缺陷 | 第10-11页 |
1.1.4 重复流多播机制及其缺陷 | 第11-12页 |
1.2 连续媒体多点播放的质量适应机制 | 第12-14页 |
1.2.1 视频分层编码及分层传输技术 | 第12-13页 |
1.2.2 基于接收方的分层多点播放机制 | 第13页 |
1.2.3 基于网络路由控制的分层多点播放机制 | 第13-14页 |
1.3 网络模拟器(NS) | 第14-16页 |
1.3.1 网络模拟器的发展历史 | 第14页 |
1.3.2 NS网络模拟器的特性 | 第14-15页 |
1.3.3 NS的体系结构 | 第15-16页 |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视频多点播送中的代理控制分层传输算法研究 | 第17-30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差错重传的分层视频多点播放机制(LVMR) | 第17-19页 |
2.2.1 LVMR视频分层压缩编码 | 第18页 |
2.2.2 分级式代理控制分层传输模型 | 第18-19页 |
2.2.3 状态转换协议 | 第19页 |
2.3 改进的代理控制分层传输机制 | 第19-23页 |
2.3.1 增加数据层算法 | 第20-21页 |
2.3.2 丢弃数据层算法 | 第21-22页 |
2.3.3 算法举例及分析 | 第22-23页 |
2.4 模拟及性能分析 | 第23-29页 |
2.4.1 丢弃层算法模拟 | 第23-27页 |
2.4.1.1 同一子网内带宽分配的公平性 | 第23-26页 |
2.4.1.2 子网间带宽分配的公平性 | 第26-27页 |
2.4.2 增加层算法模拟 | 第27-29页 |
2.5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流媒体实时多点播放的代理缓冲质量适应机制研究 | 第30-40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单一的接收方缓冲机制及其缺陷 | 第30-31页 |
3.3 完全的代理缓冲机制及其缺陷 | 第31页 |
3.4 改进的代理缓冲质量适应机制 | 第31-36页 |
3.4.1 分层多点播放的代理缓冲质量适应体系结构 | 第31-33页 |
3.4.2 增加数据层算法 | 第33-34页 |
3.4.3 丢弃数据层算法 | 第34-35页 |
3.4.4 实例分析 | 第35-36页 |
3.5 模拟及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3.5.1 模拟设置 | 第36页 |
3.5.2 衡量尺度 | 第36-37页 |
3.5.3 模拟结果 | 第37-39页 |
3.6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网络控制的分层多播速率控制质量适应机制研究 | 第40-51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接收方驱动的分层多播速率控制质量适应机制及其缺陷 | 第40-41页 |
4.3 网络支持的分层多播速率控制质量适应机制及其缺陷 | 第41页 |
4.4 一种新的基于网络权衡控制的分层多播速率控制质量适应机制 | 第41-45页 |
4.4.1 拥塞检测 | 第42页 |
4.4.2 流行度的权衡 | 第42-43页 |
4.4.3 丢弃数据层算法 | 第43-44页 |
4.4.4 增加数据层算法 | 第44-45页 |
4.5 模拟及性能分析 | 第45-50页 |
4.5.1 速率控制过程 | 第45-47页 |
4.5.2 对拥塞的响应速度 | 第47-48页 |
4.5.3 多个会话流之间的带宽分配 | 第48-50页 |
4.6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做的工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