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品种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2页 |
| <中文关键词> | 第2-3页 |
| <英文摘要> | 第3页 |
| <英文关键词> | 第3页 |
| 1 引言 | 第6-15页 |
| 1.1 旱稻研究概况 | 第6-10页 |
| 1.2 RAPP标记原理及其应用 | 第10-14页 |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5-17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 2.2 DNA提取 | 第15-16页 |
| 2.3 DNA提取液质量及浓度检测 | 第16-17页 |
| 2.4 RAPD-PCR扩增反应 | 第17页 |
| 2.5 数据分析 | 第1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26页 |
| 3.1 DNA提取液质量及浓度检测结果 | 第17-19页 |
| 3.2 引物序列及扩增情况 | 第19-20页 |
| 3.3 不同旱稻、水稻品种RAPD标记的多态性 | 第20-22页 |
| 3.4 遗传差异 | 第22-24页 |
| 3.5 聚类分析 | 第24-26页 |
| 4 讨论 | 第26-29页 |
| 4.1 RAPD机制的探讨 | 第26-27页 |
| 4.2 分子标记的优越性 | 第27-28页 |
| 4.3 对旱稻抗旱标记的探讨 | 第28页 |
| 4.4 旱稻有丰富的遗传资源 | 第28页 |
| 4.5 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 第28-29页 |
| 4.6 进一步深入研究 | 第29页 |
| 5 结论 | 第29-30页 |
| 致谢 | 第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 作者简历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