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TiO_2光催化剂概述 | 第9-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TiO_2的性质 | 第10-11页 |
1.1.3 TiO_2的光催化原理 | 第11-12页 |
1.1.4 面临的问题 | 第12-14页 |
1.2 TiO_2可见光光催化剂的主要改性途径 | 第14-20页 |
1.2.1 提高 TiO_2的量子效率 | 第14-15页 |
1.2.2 提高 TiO_2的太阳能利用率 | 第15-20页 |
1.3 立题依据与研究方案 | 第20-23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3-29页 |
2.1 试剂及设备 | 第23-24页 |
2.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24-27页 |
2.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2 催化剂的物性表征 | 第25-27页 |
2.3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27-29页 |
2.3.1 污染物的选择 | 第27页 |
2.3.2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27-28页 |
2.3.3 光催化反应装置 | 第28-29页 |
第3章 氨气法改性 TiO_2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29-43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氨气法改性 TiO_2可见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29-38页 |
3.2.1 XRD 分析以及比表面积 | 第29-31页 |
3.2.2 XPS 分析 | 第31-33页 |
3.2.3 ESR 分析 | 第33-34页 |
3.2.4 光吸收性能分析 | 第34-36页 |
3.2.5 光生载流子的复合 | 第36-38页 |
3.3 氨气法改性 TiO_2可见光催化的活性性能评价 | 第38-41页 |
3.3.1 返烧热处理温度对氨气法改性 TiO_2可见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 不同反应时间对氨气法改性 TiO_2可见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9-41页 |
3.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氮掺杂、氧缺陷 TiO_2光催化剂的协同效应研究 | 第43-65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氧缺陷 TiO_2-x催化剂的的表征及可见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44-51页 |
4.2.1 XRD 分析以及比表面积 | 第44-45页 |
4.2.2 XPS 分析 | 第45-46页 |
4.2.3 ESR 分析 | 第46-47页 |
4.2.4 UV-Vis DRS 分析 | 第47-48页 |
4.2.5 荧光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4.2.6 氧缺陷 TiO_2-x的可见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49-51页 |
4.3 氮掺杂、氧缺陷 TiO_2催化剂的表征及可见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51-58页 |
4.3.1 XRD 分析及比表面积 | 第51-52页 |
4.3.2 XPS 分析 | 第52-53页 |
4.3.3 ESR 分析 | 第53-55页 |
4.3.4 UV-Vis DRS 表征 | 第55-56页 |
4.3.5 荧光光谱分析 | 第56-57页 |
4.3.6 氮掺杂、氧缺陷 TiO_2的可见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57-58页 |
4.4 氮掺杂、氧缺陷 TiO_2催化剂掺杂的氮与氧缺陷的耦合作用 | 第58-61页 |
4.4.1 氮掺杂、氧缺陷 TiO_2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58-59页 |
4.4.2 XPS 和 ESR 分析 | 第59-61页 |
4.5 氮掺杂、氧缺陷异质结型 TiO_2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 第61-63页 |
4.6 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优化氮源利用双氰胺制备氮掺杂、氧缺陷 TiO_2可见光催化剂 | 第65-75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氮掺杂、氧缺陷 TiO_2的表征 | 第65-71页 |
5.2.1 XRD 分析 | 第65-66页 |
5.2.2 光吸收性能分析 | 第66-67页 |
5.2.3 IR 分析 | 第67-68页 |
5.2.4 XPS 分析 | 第68-70页 |
5.2.5 ESR 分析 | 第70-71页 |
5.3 氮掺杂、氧缺陷异质结型 TiO_2的可见光活性性能评价 | 第71-74页 |
5.5 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