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1.4.1 微型市民广场 | 第15-16页 |
1.4.2 景观情境塑造 | 第16-17页 |
1.4.3 其他相关理论知识 | 第17-18页 |
1.5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8-22页 |
1.5.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8-20页 |
1.5.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20-22页 |
2. 微型市民广场情境设计概述 | 第22-32页 |
2.1 城市广场级别及类型 | 第22-26页 |
2.1.1 城市广场级别 | 第22页 |
2.1.2 城市广场分类 | 第22-26页 |
2.2 微型市民广场级别及特征 | 第26-27页 |
2.2.1 微型市民广场级别 | 第26页 |
2.2.2 微型市民广场的特征 | 第26-27页 |
2.3 微型市民广场景观情境的体验和认知 | 第27-32页 |
2.3.1 市民广场景观的可读性 | 第27-28页 |
2.3.2 视觉尺度与美感尺度设计诉求 | 第28-29页 |
2.3.3 市民广场空间形态认知 | 第29页 |
2.3.4 广场的服务性需求特质 | 第29-32页 |
3. 景观场景情境塑造 | 第32-54页 |
3.1 景观情境的情感表达 | 第32-33页 |
3.1.1 情境的感知 | 第32页 |
3.1.2 景观情境的本质特点 | 第32-33页 |
3.2 乌兰察布地区市民广场景观情境情感表达概述 | 第33-36页 |
3.2.1 乌兰察布市市民广场的发展特征 | 第34-35页 |
3.2.2 乌兰察布市市民广场景观情境空间情况分析 | 第35-36页 |
3.3 景观场景空间情境塑造 | 第36-40页 |
3.3.1 物质空间层面情境塑造 | 第36-37页 |
3.3.2 精神空间层面情境塑造 | 第37-39页 |
3.3.3 乌兰察布地区市民广场空间层面情境塑造 | 第39-40页 |
3.4 景观精神空间层面情境塑造的心理学需求 | 第40-47页 |
3.4.1 影响情境审美感知的要素 | 第40-42页 |
3.4.2 空间环境中人的心理感受 | 第42-43页 |
3.4.3 情境场景引发情绪思考 | 第43-47页 |
3.5 景观场景情境化设计原则 | 第47-54页 |
3.5.1 “有效性”情境空间——整合激活消极空间 | 第47-48页 |
3.5.2 “现实性”情境空间——经济实用绿色空间 | 第48-50页 |
3.5.3 “情感性”情境空间——塑造情感交流空间 | 第50-51页 |
3.5.4 “故事性”情境空间——空间情境主题设定 | 第51-54页 |
4. 乌兰察布地区微型市民广场场景情境的塑造分析 | 第54-78页 |
4.1 调查案例的选取 | 第54页 |
4.2 乌兰察布市时代公园万福广场情境塑造分析 | 第54-64页 |
4.2.1 基地位置与环境 | 第54-55页 |
4.2.2 空间情境形态分析 | 第55-56页 |
4.2.3 服务人群需求分析 | 第56-57页 |
4.2.4 广场场景情境现状分析 | 第57-58页 |
4.2.5 实态观察分析 | 第58-62页 |
4.2.6 广场场景景观情境设计意见与建议 | 第62-64页 |
4.3 乌兰察布市纳尔松河风情园矩形广场情境塑造分析 | 第64-78页 |
4.3.1 基地位置与环境 | 第64页 |
4.3.2 空间情境形态分析 | 第64-65页 |
4.3.3 服务人群需求分析 | 第65-66页 |
4.3.4 广场场景情境现状分析 | 第66-67页 |
4.3.5 问卷调查分析 | 第67-73页 |
4.3.6 广场场景景观情境设计意见与建议 | 第73-78页 |
5. 适用于乌兰察布地区微型市民广场景观情境塑造 | 第78-96页 |
5.1 广场主要景观小品情境塑造 | 第78-82页 |
5.1.1 建筑类景观小品情境塑 | 第78-79页 |
5.1.2 装置、雕塑类景观小品的情境塑造 | 第79-81页 |
5.1.3 其他景观小品情境塑造 | 第81-82页 |
5.2 广场景观植物造景中情境塑造 | 第82-85页 |
5.2.1 广场景观植物的选择 | 第82-84页 |
5.2.2 植物景观的搭配 | 第84-85页 |
5.3 地域性对广场情境塑造的需求 | 第85-89页 |
5.3.1 地域性广场空间的需求 | 第85-86页 |
5.3.2 地域性小气候营造 | 第86-89页 |
5.4 乌兰察布地区微型市民广场情境造景建议 | 第89-96页 |
5.4.1 景观场所主题设定 | 第89-90页 |
5.4.2 空间趣味性的营造 | 第90-91页 |
5.4.3 景观受众的视觉控制 | 第91-93页 |
5.4.4 感官享受与时间效果 | 第93-96页 |
6. 结论 | 第96-98页 |
6.1 文章核心内容概要 | 第96页 |
6.2 文章结论 | 第96-97页 |
6.3 论文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图片索引 | 第100-102页 |
附录A 乌兰察布市市民广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第102-104页 |
附录B 乌兰察布市市民广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 第104-11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2-11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