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话语民主”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行政文化范式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简要评价 | 第16-17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1.3.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概念阐述与理论分析 | 第19-28页 |
2.1 概念阐述 | 第19-23页 |
2.1.1 行政文化与行政文化范式内涵 | 第19-20页 |
2.1.2 行政文化范式转换的必要性 | 第20-23页 |
2.2 理论分析 | 第23-28页 |
2.2.1“话语民主”理论溯源 | 第23-25页 |
2.2.2“话语民主”与代议制民主的比较研究 | 第25-28页 |
第3章“话语民主”对行政文化范式的话语透析 | 第28-39页 |
3.1 话语转向:行政文化范式哲学基础的解构与建构 | 第28-31页 |
3.1.1 本体论与认识论:意识哲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转换 | 第29-30页 |
3.1.2 方法论:解“元话语”与多元对话 | 第30-31页 |
3.2 官僚行政文化范式的解构 | 第31-35页 |
3.2.1 理性非人格的官僚行政文化范式 | 第31-33页 |
3.2.2 伦理人治型的官僚行政文化范式 | 第33-35页 |
3.3“话语民主”行政文化范式的要素 | 第35-39页 |
3.3.1 价值要素:民主与公正 | 第35-36页 |
3.3.2 规则要素:话语原则与话语真实性 | 第36-37页 |
3.3.3 操作要素:无等级的公共能量场 | 第37-39页 |
第4章“话语民主”行政文化范式建构的困境 | 第39-47页 |
4.1 价值理念的迷失 | 第39-42页 |
4.1.1 强官僚文化,弱公民文化 | 第39-41页 |
4.1.2 重官本位,轻民本位 | 第41-42页 |
4.2 公共精神的孱弱 | 第42-45页 |
4.2.1 公民精神不足 | 第43-44页 |
4.2.2 行政精神萎靡 | 第44-45页 |
4.3 官僚体制的阻滞 | 第45-47页 |
4.3.1 话语霸权体系的束缚 | 第45页 |
4.3.2“话语民主”制度的缺失 | 第45-47页 |
第5章“话语民主”行政文化范式建构的路径 | 第47-57页 |
5.1 价值导向 | 第47-49页 |
5.1.1 建构以民主、公正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 第47-48页 |
5.1.2 以价值体系引导行政文化的社会建构 | 第48-49页 |
5.2 精神引领 | 第49-52页 |
5.2.1“品德崇高”的公民与“乐善好施”的行政人员 | 第49-51页 |
5.2.2 反思工具理性,“想象”行政精神 | 第51-52页 |
5.3 制度创新 | 第52-53页 |
5.3.1 创建公正的制度文化 | 第52页 |
5.3.2 创新“话语民主”的制度 | 第52-53页 |
5.4“话语”路径 | 第53-57页 |
5.4.1 建构无等级的公共能量场 | 第54-55页 |
5.4.2 建构多中心、开放治理的网络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