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选矿论文--选煤论文

浮选尾煤性质及活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1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5页
        1.1.1 煤炭工业发展现状第11-12页
        1.1.2 细粒煤矸石对环境的影响及危害第12-15页
    1.2 选煤厂浮选尾煤的综合利用综述第15-23页
        1.2.1 浮选尾煤性质第15-16页
        1.2.2 浮选尾煤的利用第16-21页
        1.2.3 煤泥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1-23页
    1.3 浮选尾煤改性研究及应用第23-26页
        1.3.1 尾煤改性研究第23-24页
        1.3.2 浮选尾煤改性应用第24-26页
    1.4 改性后的浮选尾煤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第26-28页
        1.4.1 煤矸石水泥生产工艺第26-28页
        1.4.2 生产煤矸石水泥的重要意义第28页
    1.5 研究目标与 研究内容第28-31页
        1.5.1 研究目标第28-29页
        1.5.2 研究内容第29-30页
        1.5.3 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31-41页
    2.1 煤样、试剂与试验仪器第31-35页
        2.1.1 煤样性质第31-34页
        2.1.2 药剂第34-35页
        2.1.3 试验仪器第35页
    2.2 试验方法第35-41页
        2.2.1 煤样中的活性SiO_2含量测定试验第35-37页
        2.2.2 煤样中的活性Al_2O_3含量测定试 验第37-39页
        2.2.3 改性后尾煤的Zeta电位性质第39页
        2.2.4 改性尾煤应用探究第39-41页
第三章 浮选尾煤煅烧改性研究第41-51页
    3.1 煅烧时间对尾煤活性的影 响第41-44页
        3.1.1 煤灰中的活性Al_2O_3含量的测定第41-42页
        3.1.2 煤灰中的活性SiO_2含量的测定第42-44页
    3.2 煅烧温度对尾煤活性的影响第44-46页
        3.2.1 煤灰中的活性Al_2O_3含量的测定第44-45页
        3.2.2 煤灰中的活性SiO_2含量的测定第45-46页
    3.3 煤样粒度组成对尾煤活性的影响第46-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1页
第四章 浮选尾煤的化学改性研究第51-59页
    4.1 不同药剂量对尾煤化学活性的影响第51-55页
        4.1.1 钙盐单独作为活化剂第52-54页
        4.1.2 不同药剂组合对尾煤化学活性的影响第54-55页
    4.2 物理、化学综合作用对尾煤活化的影响第55-57页
        4.2.1 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最佳药剂组合的活化探究第55-56页
        4.2.2 不同煅烧时间条件下最佳药剂组合的活化探究第56-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改性尾煤Zeta电位性能及对水泥的作用第59-77页
    5.1 不同条件 下尾煤 Zeta电位性质研究第59-69页
        5.1.1 不同温度活化后的尾煤Zeta电位性质第59-62页
        5.1.2 不同煅烧时间的尾煤Zeta电位性质第62页
        5.1.3 化学改性后尾煤的Zeta 电位性质第62-67页
        5.1.4 酸碱度对尾煤 Zeta电位性质的影响第67-68页
        5.1.5 不同水硬度中尾煤Zeta电位性质第68-69页
    5.2 物理改性尾煤对水泥作用探究第69-72页
        5.2.1 不同活化温度的煤灰加入水泥后的Zeta电位性质探究第70-71页
        5.2.2 不同活煅烧时间的煤灰加入水泥后的Zeta电位性质第71-72页
    5.3 化学改性尾煤对水泥作 用探究第72-75页
        5.3.1 CaSO_4改性尾煤对水泥浆Zeta电位的影响第72-73页
        5.3.2 CaO改性尾煤对水泥浆Zeta电位的影响第73-74页
        5.3.3 CaSO_4、CaO混合药剂改性尾煤对水泥浆Zeta电位的影响第74-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六章 表征及机理研究第77-83页
    6.1 物理 活化作用分析第77-80页
        6.1.1 不同煅烧时间条件下的产品分析第77-79页
        6.1.2 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的产品分析第79-80页
    6.2 物理、化学综合作用后产品分析第80-83页
第七章 结论 与建议第83-85页
    7.1 结论第83-84页
    7.2 建议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致谢第91-93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省人才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VB程序设计的选煤厂主要设备效果测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