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假定垄断者测试概述 | 第12-27页 |
一、相关市场界定方法回顾 | 第12-16页 |
(一) 美国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界定方法变迁 | 第13-14页 |
(二) 欧盟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界定方法变迁 | 第14-15页 |
(三) 中国反垄断法相关市场界定方法变迁 | 第15-16页 |
二、假定垄断者测试操作原理、操作方法 | 第16-21页 |
(一) 假定垄断者测试操作原理 | 第16-17页 |
(二) 假定垄断者测试操作方法 | 第17-21页 |
三、假定垄断者测试的关键要素 | 第21-27页 |
(一) 盈利和利润最大化 | 第22-23页 |
(二) 小而显著的价格上涨幅度 | 第23-25页 |
(三) 非临时性涨价 | 第25页 |
(四) 假定垄断者测试的新发展:临界损失分析法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假定垄断者测试与产品功能分析法比较研究 | 第27-40页 |
一、对相关市场界定方法进行经济分析的法理基础 | 第27-29页 |
二、假定垄断者测试的经济学原理 | 第29-31页 |
三、产品功能分析法的经济学原理 | 第31-33页 |
四、假定垄断者测试与产品功能分析法利弊比较 | 第33-40页 |
(一) 产品功能分析法的利弊分析 | 第33-34页 |
(二) 假定垄断者测试的利弊分析 | 第34-40页 |
第三章 我国假定垄断者测试方法的法律规制及完善 | 第40-44页 |
一、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第四章 | 第40-42页 |
(一) 具有科学性,符合世界潮流 | 第40-41页 |
(二) 模糊规定导致缺乏可执行性 | 第41-42页 |
二、完善我国假定垄断者测试方法法律规制的建议 | 第42-44页 |
(一) 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看相关市场界定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 第42-43页 |
(二) 完善假定垄断者测试方法的立法与执法建议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